宁古塔的人家吃饭前,为何先上四个压桌碟,这个事与努尔哈赤有关

旅游 饭前一道汤 2021-09-24 01:24

原标题:宁古塔的人家吃饭前,为何先上四个压桌碟,这个事与努尔哈赤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饮食习惯都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比如过年吃年糕表示步步高升;吃年夜饭剩一点叫年年有余。类似的传统习俗不胜枚举,今天小编给您说一个有意思的习俗,即宁古塔地区满族的压桌碟,而且据说和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关……究竟压桌碟有什么独特的讲究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宁古塔。其实,宁古塔并非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古代地名,也就现在黑龙江海林市长汀镇的古城村一带,它是清朝时期的边疆重镇之一,也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现在宁古塔地区繁荣昌盛,但在清朝时期却是蛮荒的之地,生活在此的人也大都是因犯罪而被发配至此的流民。

宁古塔自然环境恶劣,很多罪犯听说要发配到宁古塔都会选择自尽,正如民间流传的“宁走黄泉路,不去宁古塔”。史料记载,清代大文人吴兆骞曾被发配到宁古塔,他在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总之一个字——冷,故此,宁古塔食物紧缺,极少有新鲜的蔬菜可以吃。

发往宁古塔的人数不胜数,但最后能活着回来的不多,而吴兆骞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在宁古塔生活了长达23年。吴兆骞算是一个另类,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家人都以为他肯定活不下来,但是没想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生活得十分滋润,因为吴兆骞有才,他在宁古塔开一个培训班——教当地人读书认字。

后来吴兆骞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的将军就请他做私家教师,比如巴海将军和第一流人陈嘉猷等等。在将军的照顾下,吴兆骞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最起码不愁吃穿。再后来,吴兆骞又联合当地其他文人,成立了宁古塔第一个诗社,一时间也成了风云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兆骞也接触到很多当地的饮食传统习俗。

吴兆骞回京之后,在其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宁古塔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压桌碟。在宁古塔人家吃饭,待客最热情的莫过于碗子席,即一种八碟八碗的丰盛宴席,通常是8碟凉菜,荤素各4个,然后还有8个热菜,也是荤素各4个。最常见的荤菜比如有阿姆尊肉,羊肉,鱼肉和驯鹿肉等等,而素菜一般是白萝卜,大白菜,冬瓜和就韭菜等等。您要知道的是,在宁古代塔素菜比荤菜金贵,因此家里有素菜才有排面。

值得一提的是,宁古塔人在上八碟八碗之前,会先在桌子上摆四个小碟子,并在小碟子中分别放葱花,韭菜花,咸菜丝和辣酱。在一开始,吴兆骞去宁古塔人家做客,他看到四个小碟子也很纳闷,还以为就这四小碟菜。后来,家里男主人给他介绍了一番才明白,原来四小碟子仅仅是用来压桌子的,当地人叫压桌碟。

为什么要压桌子呢?吴兆骞后来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一传统习俗和努尔哈赤有关,毕竟宁古塔人基本都是满族人。据说努尔哈赤曾在宁古塔狩猎,期间休息时准备坐在地上吃点干粮,他就将随身携带的兽皮铺在地下当桌子布,再把酒壶和羊肉都摆在兽皮上,结果还没开始吃,一整狂风吹来将兽皮掀翻几个跟头。

正如鸡飞蛋打,兽皮掀翻酒壶也倒了,甘甜的美酒也洒得一干二净。于是,努尔哈赤一气之下拔刀砍下几块山石,然后将兽皮重新捡回来在地下铺好,再将四块石头压在兽皮的四角。后来,即便是再大的风都没有将兽皮掀翻,于是努尔哈赤就这样养成了压桌角的习惯,再后来这一习惯就在满族同胞中传开成了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屋里桌子上吃饭也要压桌角,不过不再用石头,而变成了小蝶子,并且又在小碟子中放上下饭的小菜,这样客人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吃点小菜开胃。现如今,压桌碟的习惯不多了,只有东北地区的满族人还保留压桌碟的习俗,但不再有以前那样讲究,因此也就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形式礼仪。

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和以前不同,虽然有些习俗被人们逐渐淡化了,但是也产生了新时代的“互联网习俗”,比如在吃饭之前先拍照发个朋友圈……

参考资料:

《宁古塔流人》作者:满汝毅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