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镇民生甜食馆,那些难忘的回忆

旅游 黄鹤楼公园 2021-10-26 17:22

原标题:三镇民生甜食馆,那些难忘的回忆

本文转自:WHatplus

是最后的告别

也是初次的相见

想必你已经知道,下个月8号,三镇民生甜食馆总店就要搬家了

它会从现在的胜利街86号,搬迁到一个路口之隔的125号。

其实,这并不是它第一次“搬家”。

2002年,在民生路经营了45年的三镇民生甜食馆,搬到了胜利街86号,从此,这个拐角便成为了武汉最具烟火气的过早地标。

仔细想想,我好像从未进去过这家赫赫有名的“过早博物馆”,要么是被冗长的队伍逼退,要么是处于刚好不饿的节点......

总之,次次都路过,次次都错过。

于是,赶在搬家之前,带着期许的心情和它见个面。

第一次来三镇民生甜食馆的人,一定会被它电影感满满的“外在美”吸引住目光。

正好处于拐角的建筑,像是好莱坞电影中缓缓驶入城市的巨型游轮。

弧形的线条,复古的格子玻璃窗,早期留下来的浮雕门头,以及从楼上窗台垂落下的花。

好像不需要再去重复赘余它的历史,独特的建筑本身就已经足够展示它的风霜。

店里的空间,像是在历史课本里才能看得到的大食堂,热闹又亲和。

十多个窗口一字排开,按照早点的品类进行划分,清晰有序。

早点师傅们就在里头各自展示着自己高超的技艺。

食客买早点也不是扫码支付,而是要先兑换“货币筹码”,不同颜色的筹码对应不同数值的金额。

在现金都少见的21世纪,这样的“货币交易”显得既原始又特别。

常来的婆婆爹爹们自然是对颜色和金额的对应关系烂熟于心,在各个窗口间如鱼得水,穿梭自如。

而像我这种第一次来的,便是如同回到了小学数学课上,只能笨拙地做着组合加减法。

偶尔会有窗口里的阿姨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帮我从手里挑出来需要的金额,让人不禁感叹,这水平参加心算比赛一定能得奖。

买好了想吃的食物后,就可以找个位子坐下来大快朵颐。

不像高档餐厅间隔分明的座位,在甜食馆,大概率是要拼桌的。

拼桌的乐趣在于——区区一顿早饭的功夫,你听到的八卦可能比雷雨还精彩。(听到有趣的部分,记得忍住别笑)

民生甜食馆里有着30多种小吃,几乎囊括了湖北地区所有的特色风味。

煎包、汤包、小笼包......“包子爱好者”来这里绝对不会失望。

门口处的煎包队伍最长,面皮松软,肉馅儿鲜香,底部焦黄酥脆的煎包,配上一碗豆腐脑,是许多爹爹的必备菜单。

豆腐脑也不简单,白糖的口味比较清淡,也是最常见的。咸口儿的什锦豆腐脑,却不多见。

三块五一碗,里面有馓子、黄花菜、肉丝、虾皮、糯米......咸鲜交织的独门糊糊汤浇头往上一淋。

呼噜一碗下肚,浑身都暖和了。

秋天最想念的,还有那一碗桂花糊米酒,在清晨的白雾里咕嘟浓稠着默默沸腾。

米酒,吊浆,桂花,糖,是糊米酒所需的所有原料。阿姨是孝感人,用的米酒是从家乡运过来的孝感米酒。

就连煮吊浆的诀窍也是来自于父亲——浮上来之后再煮一会儿,煮出来的吊浆桂花香更浓,口感也会更加软糯香甜。

这一碗哪是糊米酒啊,简直是一碗浓浓的乡愁。

豆皮则是民生甜食馆的招牌,据说最早期这里的豆皮称得上是“武汉第一”。

现在做豆皮的是当时那位老师傅的学徒,手艺虽称不上完美复制,但也大差不离了。

蛋皮铺底,糯米饭整整齐齐码在上面,佐料不是拌在糯米里,而是做成粉末,在糯米入锅时撒上,猛火煎半分钟。

等到卤料的味道渗透进每一粒糯米之中,再将它们翻个面,从此蛋液、糯米、馅料就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

在三镇民生甜食馆里的外卖配送名单中,豆皮的销量一骑绝尘,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有食物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这份豆皮在北京要20块钱,在这里十块钱不到。”从北京过来旅游的一对母女,正坐在我对面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武汉和北京的差别。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几乎摆满了店里所有的早餐品类,年过六旬的母亲一边吃着热干面,一边听女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武汉的历史。

“可以把你手上粉色和棕色的筹码借我拍个照吗?我想凑齐所有颜色。”

我递过去手中的筹码,她们把它摆成花型认认真真的拍照留念。

临走之前我问她们接下来打算去哪里。

“待会去坐轮渡,明天去吃牛肉面!”女儿开心地回答我。

除了来旅游的,我们还看到了一位爹爹,打着领带,穿着一身白色的西装,正端着早餐找座位。

摄影师看中了他手上的豆皮和糊米酒,礼貌地询问他可不可以拍一张,爹爹爽朗地答应了。

“我是住光谷的,平时不来汉口,今天过来吃早餐当旅游了!”

原来一顿早餐,也可以如此的庄重和浪漫。

“你大清早就喝白酒啊,你好狠啊!”让摄影师都直呼了不得的这位大哥,大早上就一瓶白酒配小笼包,吃的津津有味。

坐在周围的大爷大妈们像是终于有人挑起了话头子一般,纷纷忍不住笑了起来,自来熟地调侃着他的“早酒行为艺术”。

大哥也不恼,笑的愈发得意,喝的更加开心,一时间整个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温馨又温暖。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这话果真一点没错。

///

“踩着喀吱喀吱的木地板上楼,再抢一个窗边的位置坐着吃豆皮加米酒,这是我的高中生活,那时候二楼可比一楼宽敞多了。”

“高考后的暑假,有一个男生知道我不吃葱后,在这里帮我挑走了碗里所有的葱,后来每次的路过都会想起那个夏天是如此美好......”

“这里有我每次来都要和朋友分享的故事......”

舍不得一家老店,或许也是舍不得在这里发生过的那些曾经。

搬迁叫人遗憾,但好在只是搬迁,那些熟悉的味道依然还在,那些熟悉的人也没有走远。

新的故事会在胜利街125号继续上演,但今天,我还是想对这个我曾路过无数次的拐角说一声:

明天见。

说声再见

明天还能再见

编辑 / 金柯小辣椒

摄影 / 虎子&川木文

设计 / 青山秀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