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 杨莹:那里有夜宵摊桌上找不到的暖意(下)

旅游 李连源. 2021-10-14 09:00

原标题:西安故事 杨莹:那里有夜宵摊桌上找不到的暖意(下)

飘香

繁华的巷间透着种朴白和简约,就容得下各种味道,就容得下真情。红薯片、猕猴桃干、梅子干、苹果干等各种干果五颜六色;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后面,晃动着纯朴女子的笑脸,那带着泥土气息的果蔬旁,晃动着厚道男人的身影,那新鲜花草、编花各种淡淡的野草香里,传来村夫俚言。

从这巷间行走,走得快,就没了感觉,于是,急不得,急时自然会碰到不堪。一次,与女友从巷间穿过,看见美女从人多的窄处蹁跹而过,炉火里喷出的火舌燎到她的长裙,吓得她大叫了起来,现在想起还觉好笑。

西安是回民聚居相对集中的地方,回民小吃烹调精致,西安小吃全国闻名,著名的西安小吃一条街、夜市一条街都集中在这里,也就是我住的这个地方。一次乘坐出租车,一听我要去的地方,司机说他也到那儿附近,说“玛丽亚面好啊!”那天,我索性随那位司机一块儿进了玛丽亚面馆。玛丽亚面馆门前停满了各种车辆,来这个面馆吃面的多是回头客,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出租司机也不少,每个桌上除了一个筷子筒,就是一盘鸡腿,就是几瓣儿蒜,连酱油、醋、盐、油泼辣子都没有,可见这里的面和鸡腿的味道已被来这里的所有顾客接受,不用再添加任何调料。这样的一碗优质鸡丁面在大饭店里最少在十元以上,而在这里 “大碗 7 元,小碗 6 元”。

在附近走一遭,背后有故事的老字号名店数不胜数。附近的店家叫卖着不同香味的回民菜肴和吃食:烤羊排、羊肉饼、灌汤包子、羊肉泡、水煎包、羊肉水饺、水盆羊肉、柿子饼、元宵、八宝稀饭、鸡丝馄饨、炒凉粉、胡辣汤、砂锅米线、拉面、麻酱凉皮、粉蒸肉、煎饼、粽子、姜丝拌汤……五味俱全的巷间,弥漫着种种丰富的生活味道。

习惯早起的孩子爹爬在床头问,你们早点都想吃什么,然后下楼去买了回来。这些年来,如此这般地在巷间的小饭铺打发着日子里的早点和夜宵,吃不吃的都觉得温暖。若是我一人,却懒得开灶。若饭后散步,最好往巷口走,肚子饿时才往巷子深处走,因为样样好吃,当你看见啥都想吃时,最好空腹。

每每闻到那些浓烈的味道,就自然想到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巷间深处的院墙间,有我喜欢的有气味的植物,在自由自在地开放,香樟树、桂花树、丁香花、梨花、桃花……这热闹的巷间,更见它的安静。隐在此巷间,与隐在山里,它们的寂寞之道有何不同呢?闹市里的声音与气味可影响到它们的沉静与清香了吗?其实,花开时的美,从来蕴含着千个面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个时间里,在一个人面前,它会展露给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我喜欢这巷间花儿的“自足”和“自在”,这是“花儿”存在的方式,花草的命本该如此。花儿在哪里开是一样的,安静的地方开得更好,哪怕有时忽然感觉很孤单,寂寞中也是别样的人生,别样的快乐。自然万物,自有其生,自有其灭,生死之道,是为天道,不应因人赏而在,或因人未到而香陨。一个人的存在也一样,不需要那么多的麻烦。

除了这些,还有民间作坊里最地道的味道,调料味,香油味,辣子味……不远处有个巷子叫五味什字,巷子两旁撑着的一口口大锅里喷发出各种香味飘在巷间,红薯片、猕猴桃干、梅子干、苹果干等各种干果,糖炒板栗、榛子、核桃、花生、瓜子等各种炒货的香味……五味俱全的巷间,弥漫着种种丰富的生活味道。

日子总得一天一天地度过,而过度是最重要的,得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往过走。

在这样的巷间散步,是一种享受呢。一个人的年华是重要的,心情更重要。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在这“井”字形巷间晃悠时,只要随时嗅到那股飘在巷间的浓烈的生活味,那气息里,透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时光变得生动起来,即是天冷时,我也不会显得惆怅。

那日,远道上来了贵客,师父高兴,恨不能拿出西安最好的东西来招待,绞尽脑汁想西安的好去处。先去鼓楼城门楼东侧的同盛祥,在包间里吃了小碗的羊肉泡。付账时,书生气十足的沈奇先生说,我今日来请大家吧,我带着钱呢,一听服务员报上的数字,他摸摸钱袋,知道不够,就连大方话都没底气说出一句了。

多年来,吃遍陕西羊肉泡馍馆的师父总觉不甚尽兴似的,那天,有位南方评论家来访,他忽想起个好地方来,第二天就让志平兄带我们穿大街走小巷地去找。到了那里,才知是在回坊巷子的深处,原来我家附近还藏着这样一个老店——一家不起眼的羊肉泡馍馆,迈进门槛,香气扑鼻,沁人心脾。这是一家有给泡馍里放萝卜的羊肉泡馍馆,很土很香很实惠,有着同盛祥饭庄和老孙家饭庄都比不上的味道,大饭店里的那民间菜肴虽与此民间菜肴距离不远,但毕竟也有了距离,那黏稠的老汤,油汪汪的萝卜和羊肉块儿,营养又养胃,感觉不到羊肉的膻味,任你的嘴再刁,吃了这一口,你就会满意得想不起怎么挑剔。师父是津津乐道,他说:“你们别看这店面小,味道却正宗,咱老市长都常来这里吃的,我碰见过几回呢。”老陕们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品味中,吃透文化,吃出乐趣。

这里的老字号与老百姓距离更近,就不难探寻到更鲜活的美食生命力。边掰馍边与店主拉话,店主们均是民间厨艺高手,你在这儿吃完还可把手艺也带回家呢。多年来我最拿手的一种饭就是“茶社里的饭”——麻食,定居这里后,我做的麻食里就多了牛肉丁和牛骨头汤,那就是在这坊上吃过后,感觉放了这两样东西的麻食更香更有营养,才学回家的。

在等煮馍的时候,我们每人要了一个发面热饼夹红油鲜椒,就着萝卜泡菜、油炸花生米。压了饥,说着话,那一人一海碗的泡馍就上来了,吃饱后一人喝上一小碗汤,感觉真舒服。这碗泡馍可以一直耐到晚上把秦腔戏看完都不会感觉饿。结账时,所有费用加起来才是大饭店的零头。这样的“小地方”淳朴得一如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这里的羊肉泡比起同盛祥里精致的煮馍来,它粗糙了一些,却可吃出生活的气息和品位,就像我在这巷间的日子。

羊肉泡馍馆一家挨一家,一天,我带家人去找与师父一起吃过的那家有萝卜的泡馍馆,还没走到时,却被另一家的香气吸引了过去,找到了一家同样地道,也更适合我家人吃(口味偏淡)的泡馍馆,那家有萝卜的略显口重。

我知道,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正慕名往这飘香的市井小巷里走来,来这巷间品尝西安小吃,体验和领悟这里民族民俗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味道。

不觉已在小巷间晃悠十五年

眼前的几条小路是我反复走过的,这摇摇晃晃的灯光是易于勾人想起过往,这小巷里记录着我的很多生动的细节,抖落开来,全是瞬间景象的记忆碎片,像雨后的蘑菇,一丛丛冒出来。我恍然间意识到,不知不觉地,自己在这附近的小巷间,已晃悠了十五年。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想起来总是愉快,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感,多年来,认真生活的欢乐,与内心的孤独、悲伤同在。

很多时候,是趴在楼上的窗前,望那巷间晃动的街景和人影,看这个城市生动而温暖的生活。这里不会使你忘记关注自己的生活。心里知道,期待已久的无声的世界迟早要来,带着看过驱魔之后的感触和平静的爱,带着似乎已忘却的忧伤,带着天空下还保存着的一些梦。曾经的惆怅与快乐,现在都已经不是什么惆怅和快乐了,像过去的夜里绽放在空中的一朵朵烟花。不明白那些日子里,自己为什么会陷入忧郁。也许,生命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人活着似乎就是为了寻找和求证生命的意义,而这寻找和求证或许就给了生命以意义。后来发现,我的忧郁来自过去的过于追求完美,当自己不再那样不现实地要求完美,只求实实在在地以一种真实、踏实来涤荡心情的时候,就有了满足的幸福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小巷深处,藏着我长长的念想,把所经历之物引入内心,带着敬畏和感恩,感谢生命,赞美被划分为一年一年的生命,哦,我的希望,我的情感。见景始知怀念,唤醒许多记忆,想当年,“淡淡妆,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个汉家姑娘……”对夫笑念周德清的《蟾宫曲》“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什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撤,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以前,对自己有的不在乎,要的都是自己没有的,后来发现,很多东西对自己没甚用处时,才知道使用“减法”,来保养那些对自己来说,渐渐变得珍贵的东西。

耳旁轻轻飘过林夕的《流年》。“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最后眉一皱头一点,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五月的晴天闪了电……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微星流过,来不及说再见,已经远离我一光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和着岁月的歌声,似有似无地,在小巷深处荡漾。

饭后闲得无聊,与夫斗嘴。“你说,这盏本不是省油的灯,怎么一直那么省油呀。”

“又不是供不起油,再说,省油有啥不好哪。”

“俗啊……”

“俗点有啥不好哪。”

“又要过年了。”

“记得那年过年你与我置气,一个人甩门出走,说想出去走走,不想我跟着。我说,那请你记着回家的路,我在门口等你。结果,烟花没放完,你就自己走回来啦……”

这次,是自己笑出了泪。我犯迷糊时,或被某个东西迷住时,他就会引领我,他要我克制自己,渐渐地,我就与我喜欢的东西有了距离的美。是啊,生活本身已很不容易,那么多年里,自己内心里却一直在挣扎,在拒绝,现在不禁想,那些,是你能拒绝得了的吗?回想起来,过去了的那些日子,给过我一些沉重的忧郁感,也给过我一些安慰呢,回想起了,竟也是一生中一段很美的日子。不知不觉地,把光华已紧紧地融进了另一个人的生命。

即便如此,就让我继续在这巷间晃悠吧,在半梦半醒间,浑浑噩噩而又开心地晃悠。也许,俗一些,才可让生命不再虚无缥缈,俗一些,才可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一些道理心里也是清楚的,但却没有办法不让自己陷入,沉入。所以,不问值得不值得,无论有没有勇气。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

感觉越来越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了。

本文取材于杨莹新书《从长安出发》,原名《小巷深处》;由作者授权刊发。

杨莹:当代作家、诗人,现居西安。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人才,陕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农工党中央专委会委员。著有《花儿日记》《纯真年代》《杨莹小诗》《风起雨飘》《奔向光明》《台历边语》《从长安出发》等诗歌、散文、小说多部作品集。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版本,进入全国排行榜并获奖,被译成英文、日文、俄文、韩文等多种文字。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