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外还是很喜欢喝白酒的,并不是因为口味关系。
我几个老外的同事,喝过中国的白酒,也不是茅台、五粮液,也就说500元以下的二线白酒,个个喝得眉花眼笑。
但是,就是喝完50度以上的白酒,以前一直吹嘘的酒量无敌的几个欧洲巨汉被我们这边的主任轻松地放倒。
可见,并不是口味的问题让白酒无法流行开来。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烈酒专家、《白酒:中国烈酒必备指南》作者德里克·桑德豪斯也认为:
白酒要想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可提供性的问题。如在国外的超市或商场,西方烈酒的品种非常多,但白酒却没有。目前,出口至海外市场的白酒基本都被华人消费,销售地点也局限于免税店、中餐馆、中国超市。
“外国人会把茅台念成‘某台',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五粮液在时代广场打广告,但大众也不明白五粮液是什么。”让西方消费者更多地了解白酒,包括白酒文化、酿造工艺,以及如何饮用,进行更多的消费者教育,桑德豪斯觉得这些工作要比在时代广场打广告更有用,“外国人并不是不喜欢白酒,是不了解白酒。”(转引自《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其实,这个人说很有道理,就是三个原因:营销、消费者教育和推广。
也就是说,一个老外不知道白酒是什么,去哪里买,怎么喝。
我的同事回国之后,就感慨买不到酒,而且他还说,中国白酒的外包装也和国内销售的一模一样,上面都是中国汉字,让人看不懂。
还有一个就是消费者教育,我们喝酒会来点下酒菜花生米啥的,但是国外人不会,就是作为社交的媒介喝酒,那么就要培养相关对白酒品尝的仪式,建立白酒的消费习惯和体系。
世界范围内烈性酒众多,比如起源于苏格兰地区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荷兰的金酒)、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古巴的朗姆酒、日韩本土所产烧酒等等,均是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蒸馏酒。
但是,只有白酒没有产区特色,也就是说一提到法国葡萄酒,就会想到波尔多产区。一提到朗姆酒,就想到古巴。但是一提到白酒,却没有这种印象。贵州茅台倡导弄一个酱香酒的产区,希望可以形成一个产地品牌宣传特色。出口的产品要符合国外人的消费特点。
我们的白酒之所以不能流行,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针对国外人口味开发适合他们的白酒饮品。
以韩国烧酒中真露品牌大概出口占了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其成功的原因:
第一,是产品的酒精低度化,也就是大概在10度-30度之间,这样子比较符合国外人的口味。
第二,就是真露可以作为基酒调制各类的饮品,也就是开发出多种的鸡尾酒,这点深受年轻人的 喜欢。
第三,就是借助韩国电影和综艺节目宣传对真露文化特色。
真露酒成功其实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就是白酒低度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要知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出口最多的就是广东所产的一种低度白酒——玉冰烧。
最高也不过33度,很适合国外人的饮用习惯。
曾经接待过日本学者和欧美学者,日本人就很能理解我们的酒文化,比如说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可以理解,但是欧美人就不行。
所以,我倒觉得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国外人很难理解。
按照他们的说法怎么可能喝醉酒还可以打仗,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军人上战场的时候都要是大碗的白酒满上。
我们卖的是酒,那就卖白酒的优点,卖白酒的特色,可以开发很多适合国外人的低度白酒,或者可以白酒作为基酒的调制酒。
现在全世界都对烈性酒店危害认识越来越深刻,也就是未来白酒低度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所以,白酒要想流行于世界,首先我们要改掉习惯喝高度白酒的习惯,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