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与无锡,如同太湖畔的一对双子璧玉,一样的吴侬软语,一样的温柔细腻,也一样的……嗜甜。
都说苏州人是“小甜甜”,但在无锡人面前,苏州人也甘拜下风。
汪曾祺在《五味》有这么一段:“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汪曾祺是高邮人,从这段话看出他显然不适应无锡的甜,那么同样吃甜的苏州人能否接受无锡的甜呢?来,上无锡顶级“甜”!
十斤肉一斤糖的无锡肉骨头
无锡人喜欢将排骨叫做“肉骨头”,莫名憨厚可爱。无锡肉骨头其实就是酱排骨,特点是浓油赤酱。
这道菜首先吸引人的是色泽:光滑油亮、红中带褐,夹起来一块还挂着汁,试问谁看到不心动?
能产生这样的色泽,离不开两味最重要的调味料:糖和酱油。
《舌尖》纪录片里关于这道菜的糖的用量是这样解说的:“白糖占到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换言之:十斤肉一斤糖。外地人听到都肝颤……这不齁甜吗?
其实另一味酱油,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极致的甜在咸鲜的中和下产生意外和谐的滋味。所以这道菜吃起来,虽然甜度的确比较高,但并没有让人不适的感觉,反而觉得鲜甜鲜甜。
小笼+馄饨
无锡早餐的黄金搭档
无锡早餐界的霸主毫无疑问是小笼,无锡小笼不仅在当地出名,在周边的江浙沪一带名声都响当当。
无锡小笼的特点是:“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小笼的肉馅里自然是离不开糖,不过并不甜得过分,而是微甜,讲究一个鲜。
薄薄的皮里最讲究的还属那一汪包裹着的汤汁。汤汁和肉馅是冻过包进去的,上笼后在蒸汽的作用下慢慢化开,撑得薄皮都立起来。吃的时候要用筷子戳一个小口,汤汁顿时争先恐后地涌出,吸得满口甜鲜。
吃小笼馒头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两开洋馄饨。开洋,就是虾米干。开洋馄饨的馅除了鲜肉还会加上虾米、榨菜等。馄饨用猪骨头吊的汤打底,再搭配豆腐丝、蛋皮丝、紫菜做浇头,皮滑肉鲜,汤水浓郁。
除了汤馄饨,无锡人还喜欢拌馄饨,尤其是夏天。馄饨煮开捞起来后,拌上酱油、糖和猪油,一把大蒜叶,一上桌一股鲜味就扑鼻而来,一口气能吃十来个,满嘴都是香甜不厚重的酱油香。
最地道的无锡下午茶搭配
玉兰饼、鸡子大饼
无锡玉兰饼里没有玉兰,听起来清新素雅,却是糯米制成的皮里裹肉馅儿煎烙出来的饼。做法类似苏州的油氽团子。
玉兰饼外层糯米煎炸过后极为酥脆,咬下去有咔哧咔哧的声音,包裹着鲜甜的肉馅,趁热吃,外酥里嫩,汁水四溢。
鸡子大饼也是无锡当地的特色小吃。
发酵过的老面面团,裹上猪板油和少量葱花,在油锅里炸到膨胀。等到一面发黄,把搅碎的鸡蛋液倒进油锅,将油饼翻个身盖在鸡蛋上,炸透以后捞出沥油。食量大的会多加个鸡蛋上去,厚实的一个拿在手里无敌满足。
浓油赤酱锡帮菜
无锡菜跟苏州、上海的本帮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菜式都一样。比如响油鳝丝,相比较而言,一样都是浓油赤酱,但无锡的做法更偏甜一些,突出咸甜交织,鲜香滑嫩的口感。
同样是鳝鱼,无锡还有一种更地道的做法:梁溪脆鳝。梁溪是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梁溪脆鳝由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外观酱褐色,乌光发亮,口味甜中带咸,松脆适口。
四喜面筋,无锡名菜。名为“四喜”,其实配料可以自由选择。主食材是无锡油面筋,配料有黑木耳、香菇、鲜笋、蹄筋、方腿、鱼片、鸡脯肉、虾仁等。这道菜精华在酱汁,用酱油、绍酒、葱花、盐、砂糖、胡椒粉等作料调制而成,汤汁浓郁,拌饭最佳。
红烧划水也是锡帮菜的代表。划水也称为甩水,是鱼尾巴的一种俗称。这道菜酱汁浓稠,肥糯油润,鱼肉又鲜又嫩,筷子一夹就碎,蘸上黏稠的酱汁,简直是干饭人的最爱。
有人说,在无锡待一天,连声音都散发出甜蜜蜜的味道!
这是在一座温情舒适的城市,春天的鼋头渚,夏日的寄畅园,秋风里的惠山古镇,冬日的古运河……
四季有美景,三餐有时鲜,先天优渥,家底丰厚,这样的地方,能不“甜”吗?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