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LV月饼”翻车,低糖月饼变“泻药”……如何避坑?快收好这份中秋月饼购买指南!

旅游 东方网 2021-09-18 21:14

原标题:网红“LV月饼”翻车,低糖月饼变“泻药”……如何避坑?快收好这份中秋月饼购买指南!

中秋节即将来临这两天

上海人排队买鲜肉月饼

天天抢占社交媒体的头条地位

东东此前也把南京路上的知名鲜肉月饼

做了个测评!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

虽然上海人真的很爱吃月饼

但你有买到过LV月饼礼盒吗?

还是老花款式还附赠LV硬质皮箱

而且还只卖500

……

打开印有LV标志的皮革皮箱

里面有6个印有LV字样

装有月饼的小纸盒

据说有四种味道

分别是金沙奶黄、芝士流心、

提拉米苏和瑞士巧克力

然而,据网友评论

LV的中秋礼盒并不长这样

↓↓↓

来看一下真假对比

左边是假的右边是真的

针对网上出现了不少

出售500元一盒“LV月饼”一事

警方与品牌权利人公司联系后

对方表示

这款月饼完全是杜撰出来的

9月15日

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总队

会同徐汇公安分局赴当地成功捣毁该窝点

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查获涉案月饼500余盒、散装月饼1万余个

假冒品牌月饼包装材料7000余件

涉案价值100余万元

这也是上海警方首次破获假冒LV食品的案件

虽然东东相信小伙伴们

各个火眼金睛

绝不会去购买这种假冒的奢侈品月饼

但最近中秋将至

月饼的“负面消息”开始频频登上热搜

前有某平台定制的低糖月饼变“泻药”

引发公众讨论

后有假冒LV月饼案

花了钱还吃不放心

好好吃个月饼可太难了!

购买月饼如何避坑?

东东有以下小建议

跟市场监管局买月饼

每年中秋节前夕,各地市场监管局都会开展月饼专项抽查。9月1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抽检结果,抽检的173件月饼样品合格,1件张家港市房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上海市杨浦区君雅饰品店销售的苏式豆沙月饼酸价(以脂肪计)(KOH)不合格。

酸价属于质量指标,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子味,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程度。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7099-2015)中规定,酸价(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多地市场监管局提醒,在购买预包装月饼时,要认真查看外包装标签上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SC编号)、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签标识。在挑选月饼时,不要购买“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月饼,对于过度包装的月饼也要自觉抵制。购买散装月饼时,则要认真查看厂家、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有效期、保存条件等需要标示的内容。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或篡改标识内容的月饼产品。

在网络直播间购买产品需谨慎,可以保存直播过程中出示的进货渠道、授权证明、产品宣传和服务承诺等信息,以备出现纠纷维权时使用。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的标签标识,此外,还应查看包装是否完好、盛放容器是否清洁、月饼有无异味等。

部分单位食堂、大型超市、宾馆酒店等自制月饼,消费者购买时应多加留意,生产者应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其中许可项目应包含糕点制售。如餐饮服务单位用礼盒包装或在店外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应查看其包装上是否有“SC”标志。

购买月饼时要特别注意查看外包装对商家“优惠、买一送一、清仓、返券”等诱惑时,应保持头脑清醒;要仔细阅读商场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时限等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过量囤积。

学会看配料表

随着饮食观念的变化,低糖、无糖的概念逐渐兴起,高脂高糖的传统月饼不再像往常一样受欢迎。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低糖月饼近来异军突起,成为今年的新趋势之一。然而,现低糖月饼的原料如何规定、原料等级如何区别等相关标准还不完善,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隐患。

近日,某平台月饼添加糖醇代糖含量过多,导致月饼变“泻药”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糖醇虽然不是糖但具有某些糖的属性,可以作为低热值食品甜味剂加入食品降低含糖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低热值食品配方,但国家尚无明确详细标准。

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糖醇最好学会看配料表,最重要的原则是某种成分在配料表中的顺序越靠前,含量就越高。记者综合线下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发现目前在售的7款品牌低糖或者“健康”月饼配方中均含有糖醇代糖,麦芽糖醇最为常见,其次为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还有一款含有异麦芽酮糖醇。根据现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信息,还无法比较准确的估计每只月饼中的糖醇含量,可以明确的是其中四种月饼配料中糖醇含量最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上海南翔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维建议选择月饼不要被“无蔗糖”欺骗,也不要选择含有果糖、葡萄糖的月饼含木糖醇等的月饼可以选择,但也需要对摄入的热量进行严格控制。

另外,含有糖醇代糖物质的食品虽然经常打着健康食品的旗号,但实际上并不等于健康食品。上海疾控曾发布文章提醒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会扰乱新陈代谢,要慎用代糖食品,避免经常性、长期性食用。否则可能引发包括扰乱肠道菌群平衡、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高、肥胖风险增高等在内的危害。

来源:东方网综合新闻坊、上观新闻、新民晚报

部分文字作者:王旭

编辑:浩帆、董俊成

审稿:钱程灿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