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旅游 一个虫虫的旅行 2021-09-17 08:59

原标题: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徐风《百科知识》

中国的筷子文化

筷子之所以能取代匙匕在中国社会扎根,原因之一可能正如著名学者龚鹏程所指出的,无论是刀叉还是匙匕,“就只能各自分食,不可能像中餐一样会食了”,而筷子却由于众人可以在一盘菜中取食,“故亦可发展合桌会食的型态”(《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在筷子尚未普及的汉代之前,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也是分食制。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由分食制改为同桌合食,与唐末五代高脚桌椅家具的兴起有关;毫无疑问,筷子恰好能适应这种家族团聚、大桌同食的社会变迁。在中国社会,筷子推动了一种一团和气的日常生活。

中国的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然后,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或许很难弄懂。

西方的刀叉文化

西方人使用刀叉作为进食器具的历史并不太长,用刀切割肉类送进口里的习惯一直保持着,而西亚传来的麦类作物也让用手抓的面包成为了他们的副食。

史学家雷亚·坦纳希尔说:叉子起先曾在欧洲和近东使用过多年,但只是作为厨房里用的器具,广泛使用叉子作为餐具是从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开始的。据说,那时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颇不方便。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中世纪时,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

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可当餐叉刚传入英国时,曾遭到传教士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为造福人类而恩赐的,避免用手指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和侮辱。中世纪德国的一个传教士将叉子斥为“魔鬼的奢侈品”,还说“如果上帝要我们用这种工具,他就不会给我们手指了”。

广泛使用叉子是从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开始,直到14世纪,餐叉作为餐具的功能才比较明显。法王查理五世的宫廷物品清单中列有金叉银叉,并注明“吃桑葚或容易弄脏手的食物时使用”。后来叉子渐渐受到重视,使用也日益普遍,其形式也不断改进。餐叉的演变影响了餐刀的演进。既然餐叉叉取食物的功能已经很完善,无须再用餐刀取食,餐刀就逐渐变成我们所熟悉的钝头刀。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早期的欧洲刀叉,大致决定了现在欧美餐具的形式。餐叉必须配合餐刀切割食物,才能将合适大小的食物送入口中,二者各尽其责、缺一不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