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也有博物馆,合浦乡月文化传承地,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名录

旅游 乐玩日志 2021-09-29 08:10

原标题:月饼也有博物馆,合浦乡月文化传承地,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名录

合浦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其月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路过合浦时,吃过合浦的月饼后,有感如发,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诗中“小饼”的发源地,就在北海合浦。

合浦月饼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它主要是大饼,跟广式的双黄莲蓉月饼不一样,合浦的月饼馅料主要是猪肉丝和鸡丝,还夹杂了一些花生、果仁等坚果类食物,吃起来特别有香味。

“合浦大月饼”已被纳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其月饼制作技艺更入选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要想了解合浦千年月饼文化,可以来北海合浦月饼小镇,这里有个月饼博物馆,里面藏有国内各个地区的糕饼模具。

饼模不单有国内的,连国外的也有,从收藏数量来说,这是目前国内收藏传统糕饼模最多和饼模种类最丰富的博物馆。

走进月饼博物馆,我们可以通过资料,去了解月饼文化和其发展的历史脉络。

按时间划分为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清代几大部分。

汉代時期

汉代“胡饼”(类似“馕”)据信为月饼的前身。“胡”是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胡饼”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最早的文字记载见《续汉书》,中有“灵帝好胡饼”之述。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出现了以胡桃仁、芝麻为馅的圆形饼,故名曰“胡饼”或“胡麻饼”。

唐朝時期

据民间传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受并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瞻赊,”说明唐初仍称胡饼。有一年,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之夜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说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宋代時期

“月饼”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开封胡饼店的盛况:“胡饼店即卖内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码、髓饼、新样满麻。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制作上日益精细化,饼面上设计了各式各样图案,出现了“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形状当与现代月饼相近。

元代時期

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推动了月饼的普及。从元代开始,极少有关于胡饼的记载,“胡饼”这个称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明代時期

明代月饼制作更加精进,种类更加繁多。明代养生达人高廉所著《遵生八笺》,其中《饮馔服食笺》下卷“甜食类”载有“松子饼方”、“椒盐饼方”、“酥饼方”、“肉油饼方”、“素油饼方”等,五花八内、馅料各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O《熙朝乐事》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说明月饼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是从明代开始的。

清代時期

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口味开始分流派。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北京中秋祭月与吃月饼的习俗,当时的月饼上就有月宫、蜂除和兔子的纹样,最大的月饼直径竟达二尺。苏州人顾禄所著《清嘉录》卷八《月饼》条,也记录了清代江南中秋节偕瓜果祭月与互相馈贻月饼的习俗。

在月饼博物馆了解完中国的月饼文化后,可以继续在月饼小镇里面体验体验制作月饼、品尝合浦地道小吃。

看完,留言告诉乐玩君,你想来感受一下中国最美乡月文化传承地的魅力吗?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