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将兰州拉面发扬到全国各地,兰州人却不“领情”,为何?

旅游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2021-10-29 18:24

原标题:青海人将兰州拉面发扬到全国各地,兰州人却不“领情”,为何?

文 | 华商韬略 宇刚

兰州拉面的招牌已经挂满了大江南北。无论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还是三四线的小镇,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但是当你真的踏上兰州这片土地,和当地人聊起饮食文化,他们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兰州没有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的故事起源于一个青海人。

上世纪80年代,青海省化隆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县。但是身为化隆人的马贵福却不认命,他一直寻找着机会。在一次和南方经商的老乡交谈中,他意识到,很多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温饱”可是大问题,马贵福迅速意识到,自己的商机来了。

和朋友东拼西凑了5000元钱,马贵福怀揣着致富梦想来到了厦门。餐厅选在了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附近。受到资金限制,他决定开家清真面馆。但化隆地方太小,以化隆为名怕是没有影响力。兰州的牛肉面在西北早已经赫赫有名,当机立断,马贵福给自己的面店取名“兰州拉面”。

西北拉面是非常讲究的手法的,醒、揉、抻、拉,一步不能差。马贵福将拉面的制作过程搬到店前,不仅展现了其拉面技术,更吸引了大量顾客围观,生意逐渐红火起来。马贵福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捷报传回了化隆,看到马贵福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加入了“拉面”大军,随即全国遍地开花。

标准化的制作工艺、稳定的出品风味、低廉的价格,再加上融入当地的小菜配备,青海人带着“兰州拉面”走向了大江南北。

2016年,化隆县政府针对拉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意在扶持本地人“拉面脱贫”。只要是去面馆学习拉面技术,不仅有工资可赚,国家还会提供5000元政府补贴。

学成出师,国家继续提供5万元的3年免息贷款,鼓励拉面创业。如无不良信用记录,一次最多可以透支25万元。对于开一家拉面馆来说,这笔资金足够让勤劳的化隆人白手起家了,“拉面经济”就此展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化隆县走出了11万人,在全国31个省市开办了1.8万家面店。甚至,连被冰封的《流浪地球》上,都抢占了一席之地。

但是兰州人对此似乎并不买单。

在兰州,牛肉面才是天下。

兰州日照充足,降水量少,是小麦的绝佳产地。加蓬灰水和面,韧劲十足,浇上一勺老火牛肉汤,“一清(汤色),二白(萝卜),三红(辣子辣油),四绿(葱、香菜),五黄(面条黄亮)”。和青海版的“兰州拉面”不同,兰州的每一碗牛肉面,简单之中透着讲究。

兰州人对于牛肉面的热爱,是书写在骨子里的。

根据2020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兰州目前人口435.94万人。他们每天能吃掉超过200万份牛肉面,消耗40万公斤面粉。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兰州人每两天必吃一次牛肉面。他们给牛肉面还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牛大”。

在兰州,如果你想得罪当地人,只需要和他们大谈特谈兰州拉面,在兰州人心中,“兰州只有牛肉面,‘兰州拉面’是青海的!” 牛肉面和拉面之争,似乎也成为了兰州人的保卫战。

有意思的是,青海人将“兰州拉面”发扬到全国各地,兰州人却并不“领情”。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想惹一个兰州人生气,就请他吃兰州拉面。”

不过,在兰州人还在生气的时候,化隆县却已经成功脱贫。成功脱贫的13万人中,有9万人是靠拉面致胜。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