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城出土皮囊壶,壶中有神秘的褐色物质,它的成分无法确定

旅游 果汁的哈哈人生 2021-10-31 10:08

原标题:河北故城出土皮囊壶,壶中有神秘的褐色物质,它的成分无法确定

饮料在如今随处可见,不仅口味各异,而且种类繁多,让有选择困难症的人都无从下手。但您知道吗?饮料并非近现代以来才出现,其实它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特色饮品,只不过它的味道与可乐、雪碧等的现代饮料不同罢了,究竟古人喝得是什么类型的的饮料李?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河北省博物院,珍藏了一件难得的宝贝,即一件游牧民族风格的皮囊壶。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皮囊壶是80年代时在故城县征集文物发现的。

故城县隶属于衡水市,因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大禹时期划分天下九州,其中的九州之首为冀州,也就是今天的衡水地区,所以很多村民都会时常发现宝贝,并上交到博物院。

专家们看到皮囊壶的第一眼,就

对它尤为惊叹,据这个村民说,皮囊壶是在田里挖地时无意中刨出来的。该壶整体为陶瓷材料,釉色完好,体型大小适中,高约22厘米,尤其是扁状的造型令人感到很新奇。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原地区的陶瓷壶多为圆形,所以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当时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容器,在提梁上系根绳挎在肩上,然后即可畅快的策马奔腾,而且还比皮质的皮囊壶耐用。

专家们经过研究,确定该皮囊壶为唐代的邢窑白瓷。在隋唐时期,邢窑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白瓷窑厂,故有“南青北白”一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邢窑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也为当时的朝廷烧制贡瓷,俗称“唐白瓷”。

陆羽在《茶经》中多有提及“唐白瓷”,并称赞为“类雪”或“类银,不喜以华丽的纹饰装扮,唯以如雪的独特釉色取胜。不过对专家们来说,相较于这件皮囊壶本身,他们更感兴趣的,却是里面一种保存了千年的神秘结晶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您接着看小编的揭秘就知道了。

当时专家们准备对皮囊壶进行一番清洗,于是就先用手电往壶内照一照,看看会不会漏光,以确定是否有裂纹。结果裂纹没发现,却看到底部竟然有一些深褐色的结晶物。专家们一开始还以为是尘土或者干泥巴,于是就找了一支探针,然后小心地将结晶物提取了出来。

专家们又找来白纸,将结晶物在白纸上均匀地摊开,然后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怎么看都不像是尘土或者干泥巴,反倒和干枯后揉碎的茶叶渣有点相似。为了确定结晶物的成分,专家们便取了点样本送到试验室化验,结果发现它的成分还比较复杂,很多成分都难以确定,只是发现有奶制品的成分。

专家们就纳闷了,难道这就是唐代人用“茶、葱、姜、蒜、桂皮、薄荷、橘皮和盐”等等佐料熬制成的“茶渣”吗?后来,专家们翻阅史料,确定唐代的时候,真的有很多的饮料流行,可供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们饮用,比如当时有一种国民饮料,名叫做诃子汤。诃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西藏橄榄,将它去核后加入甘草,干生姜,陈皮和茯苓等十多种料子一起混合熬制,趁热喝可以防寒治冷,凉了喝可以清火解毒止泻,算是一道冬夏皆宜,老少都爱的风味饮品。

但诃子汤中原饮品,用皮囊壶的故城县,已经算是外域之地,故此,外域臣民们是否对诃子汤感兴趣,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专家们经过用高科技技术的检查,发现壶中的“茶渣”含有奶制品的成分,专家们推测,北方的游牧民族流行什么饮料,这需要更加详尽的研究,才能决定,不过有一件事能够确定,那就是在他们的饮料中,加入了最爱喝的奶酪或者是牛乳,就如同“酥油茶”一般,饮料会便得好喝很多。

另外,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多次提到过草药中可以加牛乳,以缓解中药本身的味道(服用中药,是否可以加入牛奶,请谨遵医嘱),专家直到现在还无法确定,这“茶渣”的具体成分,一来是游牧民族没有留下确切的文字记载,二来该现象也只是首次发现,想要确定千年以前的茶渣成分,却不是容易的事儿,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确定。

由这件皮囊壶可知,古人的生活其实并不比我们现在枯燥,他们不仅有美味的饮品,而且还是纯天然的健康饮料,未受到任何工业制品的污染,也就不像我们现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饮料时,喝之前还要考虑一番它是否健康。想一想过去的生活,虽然单调,可是健康,这种“生活很慢,天涯很远”的生活,值得我们羡慕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