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勺如椽|131年的二合馆,谱写盘飧间的匠心传承的华章

旅游 鹰瞳 2021-10-30 21:23

原标题:刀勺如椽|131年的二合馆,谱写盘飧间的匠心传承的华章

最懂生活的人,一定是最会吃的人,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馋”,造就了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当经典传承的“国宴菜”搭配上趣味无穷的“说食画”,会孕育出怎样令人欲罢不能的“食文化”?

- 1 -

10月27日上午,二合馆第三届“传承以师带徒、弘扬工匠精神”论坛暨冯杰“食文化”书画展在重装升级后的天泽街店举办。

此前,二合馆天泽街店经历了3个月的停业重装。停业之初一度引发“二合馆”现象,许多二合馆的铁粉儿都一直期盼着二合馆的新亮相。昨天我一看,第一感受就是:果然,升级之后的二合馆更加令人惊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灰色的楼阁,再搭上一抹浓郁的故宫红和孔雀蓝,明艳动人。原木色的木窗户,青色的老砖,灰色的围墙琉璃瓦,在静谧的空间里满眼东方之美,红中式的韵味缓缓涌现。

从晚清到建国,从豫菜到国宴,从守正到创新,从传承到发扬。“二合馆”131年发展至今,一味一宴一传承,见食见人见匠心。

百年老号二合馆的传人是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他也是钓鱼台国宾馆原行政总厨侯瑞轩的关门弟子。从艺30年,李师最信奉老师说的那句话:“把厨业当事业,拿菜当命做。”

他始终坚持“以师带徒,言传身教”。无论是已举办过两届的“传承以师带徒·弘扬工匠精神”论坛,还是二合馆每年的教师节纪念活动,都传达了浓厚的尊师重道之风。

- 2 -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重装升级后的二合馆迎来了文艺、工商联、人社、商务、餐饮、媒体等各届宾朋。

天南海北的人聚到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一直坚持工匠精神、坚持师徒传承的李师致意。

因为不是工业化生产,所以餐饮行业的传承一定是师徒相传,心口相传。厨师的态度也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而是匠心。

在名为“推动以师带徒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一生忠一事、不忘初心的匠人精神,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奉献了整场活动最具话题的亮点。

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陈式红烧黄河鲤鱼创始人陈进长:

我从业六十多年,认识志顺几十年了,他做的菜还是几十年前的味道,一直没变,这份坚守很少有人能做到。

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林:

我们应该对河南的技艺传承现状持乐观态度,我们目前推出了16个著名技术流派,每个流派宗师都有几十甚至数百个徒弟,希望宗师们把自己的拿手绝活全部交给徒弟们。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范国栋:

“硕德懿行”四个字,用来形容坚守行业的志顺大师是非常贴切的。我们打算请名家来题,以激励我们学校的学子。

东方今报副总编辑曹亚瑟:

作为一个媒体人,对于志顺大师的学问十分敬服,他对于餐饮美食、文献典籍的研究,达到了出口成章的地步。

本次活动的主角之一、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则表示,美食和文化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他化用了郁达夫“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的诗句,表示“美食也要文人捧”。

- 3 -

论坛结束后,我们上楼观赏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李师的老乡,著名书画家冯杰的“食文化”书画展。

郑州城市记录者、《抚摸郑州》作者瓦尔特说:“在河南作家群里,冯杰应该是画画最好的一位。”瓦老师认为,冯杰的画很有趣。这正如他平日里诙谐幽默的言谈举止一般,是天生的是与生俱来的。而这种感觉,是学不来的。

好食记的创始人素素评价冯杰的画时也直言:“特别喜欢画里那种朴素稚拙的美。”

这次书画展,书画大师冯杰围绕美食文化,结合李师二合馆的特色,把袁枚的《随园食单》等美食理论写成书法,并为二合馆的酸辣乌鱼蛋汤、清汤狮子头,佛跳墙等代表性菜品写了简介。

一幅画一幅画品味,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踏着散落的花瓣,轻如幻影。而在另外的地方,扑面而来的阳光,柔和,甜美,有着太多乡野调皮的气息。

书中经常出现的歌谣,别称、食谱,再配上形象简单的图画,趣味盎然。作为河南人的我们,能被唤起许多舌尖美味和儿时记忆。

- 4 -

画作与书法的字里行间尽是清新雅致,搭配着二合馆的国宴菜,可谓“与食俱进”。

二合馆最著名的,就是“一菜一汤”:佛跳墙和酸辣乌鱼蛋汤。佛跳墙是源于清光绪年间的名菜,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更是曾多次接待国内外贵宾,还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和里根品过的中国菜中的最爱。

这道菜讲究的是食材名贵鲜美:鲍鱼、海参、干贝、裙边等,入口鲜香啊,加入藏红花调色,汤汁金黄发亮。

我还get了一个吃法:配上五常大米,吸饱了汤汁的米饭,配合上极致的食材,完全停不下来。

酸辣乌鱼蛋汤,红陶罐里清澈的一钵,片片莲花一样的花瓣漂在其中,那是乌鱼最精华的卵腺。

“酸不见醋,辣不见椒,汤清如水不见一滴油花却滋味醇厚无比”,号称“中华第一汤”,小口小口的喝,别提多有滋味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道:蒸菊花,从小生活在河南的小伙伴们想必对蒸菜都不陌生,但蒸菊花我还是头一次吃。

在李师看来,万物生发有时,消长有时,顺应天时,才能享受到最极致的馈赠。所以在秋天,二合馆的蒸菜就变成了蒸菊花。

宛如黄玉般的菊花堆成一个高高的小山状,如丝如缕的花瓣缠绕在一起,若隐若现,花香扑鼻,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清香,吃起来又软糯可口,回味无穷。

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二合馆内,感受着冯杰老师趣味盎然的“食文化”,享受着二合馆颇具匠心的国宴菜,我只想小醉片刻……(文章来源:好食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