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赏心悦目,
吃着暖心暖胃。
“面点王”的面果儿
王志强!江湖人称“面点王”。
看看他的面果儿,
任谁都不相信,
这是用面粉做出来的。
柿子上带着的柿子蒂,
自然地往四周上翘;
鲜红的草莓上,
草莓籽清晰可见;
表皮纹理粗糙的橙子、柠檬,
就算是超清摄影也研究不出破绽;
看看香梨表面的颜色渐变,
立马能想到真实梨子的触觉和味觉...
有这样的心思不难,
关键是,还得要有一双,
被时间磨练出来的神奇的手。
从16岁开始,
王志强就在北京前门饭店当学徒。
他的师父李德才,
包得一手好包子,
人称京城“包子李”。
李德才收徒严格,
前期不怎么爱教徒弟,
全靠徒弟自己机灵,
多看,多问。
每天,王志强早到晚退,
师父还没来他就到厨房打扫、收拾,
师父来了他就端茶倒水。
反正,各种打杂的事,
他全包了。
师父看他勤快,
第一次考核,
算是过关了,
可以开始学入门,
给包子捏出漂亮的立褶。
“少于28个褶子,一律不算好。”
王志强日夜在厨房练习,
得到师父满意的那天,
一年过去了。
接下来是练习包水饺和烧麦,
水饺皮要用枣核擀面杖,
从外沿向内擀,
左手向下转动面皮,
擀成小碗状。
烧麦的四边,
要压得自然漂亮,
要看着像起舞的芭蕾舞裙。
王志强印象最深,也最难的,
是春卷皮。
春卷皮,一斤面七两水;
和面,摊饼,要求一气呵成,
手要快,火候要把握精准。
过去厨房,只有煤炭炉子,
不像现在能自由调节火的打小,
饼铛发热得厉害。
怎么练,王志强就是有些怕,
频频失败。
直到一天,师父走过去瞧了瞧,
直接把他的手按在了滚烫饼铛上,
吓得他猛的一抓跳开,没成想,
这次抓出的春卷皮刚刚好。
越是害怕,
越是做不好事情,
学手艺,贵在踏实。
1971年,王志强终于
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因为表现出色,
他当上了亚非拉乒乓球
友好大赛的国宴厨师。
宴席种有道菜,
要用蛋糕做成乒乓球拍,以示友好。
这可难坏了王志强,
好在师父的指点,
在配料中加入山药,
一道好吃又好看的国宴,就成了。
自此,王志强发现了创新的好处,
一有机会他就自己捯饬着创新新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他创作了“熊猫戏竹”;
中国第一次登上南极,
他做了“冰山企鹅”。
“创意来源于生活,
你要多留心点儿生活。”
脑子里一有新想法,
就必须立马画到纸上。
半夜突然有了灵感,
也会立即醒了,
起床记下。
10多年前,王志强突发奇想,
他要用面粉,蒸出面果儿。
“蒸是咱们中国最传统的烹饪方法,
我想用这个传统,做出新意。”
外形,质感要求逼真,
但王自强不赞同用色素,
一切颜色,从蔬菜中提取。
柿子的橘色,来自胡萝卜汁;
苹果的绿色,来自菠菜汁;
石榴和桃子的红色,
可以在红菜头中提取...
颜色好不容易提炼好了,
结果问题又来了,
把它们上锅一蒸,
形变了,色掉了。
反反复复实验,
几乎花光了王志强全部精力。
正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0多年后,面果儿震惊了所有人。
个个面果儿,
都是水果的克隆版,
就连吃下去的口味,
也和看起来的水果,
一模一样。
石榴面果儿,咬下去,
还能吃到一颗颗石榴籽,
那是用煮熟的薏米,
用红曲水上色而成。
都说面点师是拿着面粉作画,
好的面点师成就的是一件件艺术品,
形状、口感、营养、寓意,
皆由此延续下来。
看到近几年国内的面点市场,
王志强很揪心,
大街小巷全是西方糕点店,
传统糕点,悄然式微。
既比不上西方的口感,
也比不上日本的精致。
如今退休的王志强舍不得闲下来,
他门下有二十余位弟子,
努力培养后辈,
一定要让面点手艺发扬光大。
也不能一味埋头干活,
他爱看书,看烹饪期刊,
接触新的行业知识,
给传统输入新鲜血液,
留住传统,也不守旧。
在这个机械化时代,
当几乎所有食品,
都赶着批量生产的时候,
还有一些人,用手工的方法,
呵护每一菜的温度,
可谓难得。
看着赏心悦目,
吃着暖心暖胃,
幸福感在入口时涌现,
前期的辛苦付出,
就值了。
|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尊重原创,侵删。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