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但其中一定不能漏掉的一点就是永远都有吃不完的美食!今天就将最具上海特色的50道美味汇集于此,一次让你馋个够!吃货们,接招吧!
注:本文排名不分先后,都是美味啊!
50. 青团——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齿,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简直让人停不了口。主要在清明节的时候吃,流传了很久的习俗。
49. 条头糕——还是一个字:"糯",在入嘴的瞬间,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达到了几种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糯而不烂、甜而不腻、绵而不干,而且一口可吃下,恰到好处。
48. 蟹壳黄——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
47. 素菜包——它是以香菇、豆制品等素蔬为原料,用植物油制成馅料,采用发酵面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创于上海功德林菜馆,如今已成为上海素菜馆和中式点心店闻名的夏季时令名吃。
46. 麻球——上海最著名的大众化传统名点。最早始于清代,近100年来,在上海极为盛行。如今用料、制法都有所变化,形状也有大小不同。色泽金黄,皮薄香脆,甜糯适口。
45. 糟毛豆——上海几乎人人会做的家常菜,即方便又好吃。虽然已经有点历史了,但每次吃都很有上海的味道。
44. 开洋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加上烧透的开洋,和面条一起拌着来吃。地道的开洋葱油拌面,面条有韧劲又滑爽,开洋鲜美,葱油则是喷喷香。一碗好味道的拌面在手,桌子上即使有再多的小菜,保证你看也不会看一眼。
43. 上海冷面——极有上海的特色,首先便是语言上的,这"冷面"一词,除苏沪语系外,别的地方都叫"凉面"。冷面的调料,讲究花生酱与香醋的搭配。酸咸适度,厚薄相宜,入口顺畅而不凝滞。一切都要刚刚好。再配上美味的浇头,绝对是三伏天里最大的享受。
42. 南汇水蜜桃——南汇水蜜桃,具有果形圆整,个体大,色泽美观,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纤维少,香味浓,汁多味甜。炎夏酷暑,咬一口南汇水蜜桃,沁人心脾,润入肺腑。
41. 鸡鸭血汤——伴着少许时件(心、肝、肫、肠,被称作"时件"),许多豆丁大小的血块,会顺着调羹滑入喉咙,嫩、香、鲜、烫,顿时通体舒泰,身上每一个毛孔都觉得"适意"。
40. 炒螺蛳——童年的记忆中常常用牙签把小小的螺蛳肉挑出来,肉虽小却无比的有嚼劲。吃完后看到满桌子的螺蛳壳,舔舔手中留存的螺蛳味,那种感觉特别满足,好想再来一盘。
39. 菜泡饭——对上海人来说泡饭是一种情怀。隔天的剩菜剩饭加上一碗水,放在锅里煮上几分钟,简单又营养。几十年如一日,对泡饭的情有独钟是上海每一代人的感受。
38. 糖醋排骨——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众喜爱的传统菜,它选用新鲜猪子排作料,肉质鲜嫩,成菜色泽红亮油润,口味香脆酸甜,颇受江南一带食者的欢迎。
37. 罗宋汤——上至饭店,下至食堂,上海人家家会烧的汤。罗宋汤的主角是番茄,卷心菜和洋山芋。海派罗宋汤的另外一大改造,是加入红肠,红肠烧的罗宋汤,因为家常便宜,逐渐流传。
36. 八宝辣酱——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酱"改良而来的。"炒辣酱"是个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饭摊上供应,由于色深味浓,很适宜下饭。在炒好的辣酱上浇上一个虾仁"帽子",又对炒辣酱的原料进行了调整充实,用虾仁、鸡肉、鸭肫、猪腿肉、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八样主要原料烹制,故称它为"八宝辣酱"。
35. 七宝白切羊肉——七宝老街白切羊肉出了名,所以基本上家家熟食店都卖白切羊肉。很多人到七宝去就是为了尝一尝那边的白切羊肉的。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里买的不一样,熟食店里买的是冷冻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样了。白切羊肉贵在两个字——新鲜。
34. 爆鱼——爆鱼又称熏鱼,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特色鱼制品。它的制作工艺和配料简便,色、香、味俱美,宜于直接食用。
33. 肉丝炒年糕——年糕几乎是每家每户一到过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来年节节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腻,入口有嚼劲,一点都不粘牙。
32. 春卷——在老早,春卷可只有在年节那几个月才吃得到。小菜场有人现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炉,抓一团面在铁板上绕一圈,一张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团面,却无丝毫粘连,牢牢的还在小贩手中握着,煞是有趣。至于馅料,黄芽菜香菇肉丝,可谓是最经典的上海味道。
31. 油豆腐线粉汤——干点配湿点,这是平常上海人习惯的饮食方法。而湿点中油豆腐线粉汤则是保留节目。虽然它看上去有点清汤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腻的点心,则是绝配。而且看它的烧制过程也是一个享受:锅内汤汁翻滚,煮着铁丝网勺里的线粉,闻一闻,香气四溢。
30. 小绍兴鸡粥——小绍兴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
29. 油面筋塞肉——就是把肉馅塞进油面筋.肉馅要肥瘦适中,细斩粗切。香菇和冬笋(或荸荠)也切成极细的碎丁,伴以姜蓉,葱碎,生抽,料酒,盐,糖调味,做成馅料。春天的时候,加了荠菜,那就更好吃了。很小的时候小编一顿就能吃下3个油面筋塞肉,再用香浓的酱汁就着白饭,可以吃上两大碗。
28. 德兴馆焖蹄面——百年老店,创建于一八七八年光绪年间。他家的焖蹄面,蹄髈酥、汤汁鲜,面条也劲道。
27. 烘山芋——"烘山芋"亦称烤白薯、烤地瓜,烤红薯,上海人特别喜欢吃,进入冬季,上海街头随处都可见到外乡人的烤山芋炉子,寒风中立在街头,青年男女围在炉边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炉。山芋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甜度增大,烤食格外香甜,远远即可闻到烤山芋的焦香,吸引着路人的食欲。
26. 四喜烤麸——烤麸,是一种面制品。用带皮的麦子磨成麦麸面粉,再在水中搓揉筛洗而分离出来的面筋,经过发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麸色酱红,香浓醇,咸中带甜。
25. 豆腐花——最早由小食摊创制,清代盛行于无锡,20世纪20年代初期盛行于上海,深受人们喜爱。后来曾一度失传,近几年来又重新面市,而且用料考究,质量颇佳。豆腐花的特色:色泽洁白,滑嫩爽口,鲜咸微甜,微辣适口。
24. 咖喱牛肉汤——上海最著名的大众化名优小吃,采用熬煮氽炖烩焖法制作。此小吃在食摊及生煎馒头店均有,以大壶春、萝春阁和天乐园制作的最为著名,汤浓味鲜,牛肉酥烂,颇具风味。咖喱牛肉汤的特色:牛肉酥嫩,汤清味鲜。
23. 咸肉菜饭——咸肉菜饭是省心省力的家常饭,家里做,家里吃,做起来简单,吃起来喷香。菜在饭里虽焖得黄烂,但吸足了味道,自有一种炉火炊熟的热香,撩人食欲无限。
22. 小金陵盐水鸭——上海吃南京盐水鸭最有名的地方,老字号,鸭子味道很棒,肉质鲜美,肥而不腻。
21. 小绍兴白斩鸡——白斩鸡似乎是上海人的至爱,上海滩上经营白斩鸡的店家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证。假如说北京烤鸭是京城的招牌菜,那么沪上则推白斩鸡无疑。小绍兴用上海浦东地区三黄鸡入汤锅煮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百吃不厌。
20. 烧卖——烧卖的种类有很多,广东流行鲜虾烧卖,山东则以羊肉烧卖著名。上海的特色则是糯米烧卖。具有备料特殊、成型别致、香甜酥烂、入口消融、甜而不腻、四季适宜等特点。
19. 臭豆腐—— 一直有人和小编争论臭豆腐的起源究竟是哪里,小编不能完全说是上海,但是最最好吃的臭豆腐鼻祖一定是上海。上海的臭豆腐早已"臭名远扬",把发酵的豆腐整片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待外皮稍有起泡便捞起,配上美味的特质辣椒酱或是甜面酱,吃着别提有多香。
18. 墨鱼大烤——听那名字,以为是烤出来的,其实不是,所谓的大烤,居然是放在汁水中,慢慢熬出来的。呈玫瑰色,肥而不腻,肉味鲜香,具有浓厚的上海风味。这道菜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效,就是可以帮助月经不调的MM理顺周期。
17. 大闸蟹——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饕客们怎可错过这个大快朵颐的好时机,这不吃大闸蟹的季节又到了!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16. 鲜肉月饼——一口咬下去,酥皮脆而粉,又潜伏着几分韧,丰腴的肉汁慢慢渗透其间,油酥夹着肉香,真是"打个耳光也不肯放"。那渗透着儿时暖暖的回忆,至今想起来还是绵香缠绕。外地人说,只有吃了上海的鲜肉月饼,才能感受到上海的味道。
15. 鲜得来排骨年糕——"鲜得来"的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这种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与红酱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酱,浇上辣椒酱即可。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
14. 酒酿小圆子——上海饭店里的酒酿圆子从来没有规范,每一家饭店做出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放蛋花,有的放桂花,有的放橘皮,还有的放水果;大部分圆子是白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圆子是圆的,有的圆子是不规则的,有的圆子里还包一点芝麻……
13. 菜肉大馄饨——对上海人来说包馄饨的过程也是种享受。妈妈做的大馄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美味。皮一定要用鸡蛋皮,具有煮不烂的特点。整只的大虾配上冬笋、荠菜和青菜以一定比例搭配加上上等的猪肉,汤底则选用猪骨熬上3个小时直至骨头酥烂。
12. 三鲜小馄饨——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
11. 周庄元蹄——此物采用乳猪之腿肘经褪毛、刷油、入味、过油、炖烧而成,肥而不腻,入口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至今魂牵梦萦……筷子触皮即破,外肥内瘦,皮脂毫无肥腻之感,入口即化;瘦肉滑而不柴,遇齿则烂;肥瘦同吃,别有滋味,令人顿出此物只有天上有之感。
10. 红烧肉——著名美食家苏东坡先生说的: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时它自美!红烧肉做不好,往往又硬又水。而做得好的红烧肉,每一块都包裹着浓郁的酱汁。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绝对的主角,一定要软软的、烂烂的、滑滑的,放到嘴里只轻轻一抿就能化开。瘦肉部分作为配角一定要瘦而不柴,不能塞牙。尝一口,肥而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咸。
9. 水晶虾仁——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满满一盘虾仁,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
8. 糍饭糕——从前,走到上海的哪条弄堂门口,都会遇见卖糍饭糕的摊子。捧着烫口的糍饭糕,从一条一条的弄堂里穿进走出,吃完一块糍饭糕,目的地就到了。刚从油锅里被撩出来的糍饭糕,金黄色的外皮上一个个可爱的油泡争先恐后地"滋滋"爆破。咬一口,外层是很厚实的香脆,内层是雪白烫口的软糯糍饭。
7. 锅贴——追根溯源,锅贴可算饺子的堂弟,但人家锅贴是坚持生胚下锅,不光用油,还要用水,洗桑拿一般"蒸腾"几个来回才成为熟物,所以锅贴吃到嘴里皮子有股僵感。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锅贴一定得拜访那些藏匿于街角、弄堂口的点心铺,他们通常很专心,只贩卖一两种食物。
6. 包脚布——所谓"包脚布",就是鸡蛋饼夹油条,里面再加甜面酱抑或辣椒酱、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来像旧时的铅笔盒一样,是上海街头的经典小吃。
5. 糍饭——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用粢饭包热油条捏紧,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热吃甚美,且经济实惠。用糯米蒸制成饭,裹油条包捏而成。特点软、韧、脆,边吃边捏,别具风味。
4. 咸豆浆——上海四大金刚之一。咸酱里有油条片、榨菜末、虾皮、葱花——过去还有紫菜,加一小匙兑了一点醋的鲜酱油。豆浆煮得烫嘴,加上高冲而下的姿势,碗里的豆浆就会起花。喝起来不光味道鲜美,而且赏心悦目。
3. 大饼油条——上海四大金刚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条一折为二,放在大饼中央;再把大饼堆叠,油条就成了馅。小时候,早饭有油条蘸蘸酱油是改善的浇头。听父辈们说,如果每天早上都是一副大饼油条,再加一碗淡浆或者是甜浆,那就"资产"得一塌糊涂。每天早饭有"四大金刚",曾是那时一个小康的理想。
2. 上海生煎包——上海生煎包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特点为:皮酥、汁浓、肉香、精巧。轻咬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于上海人习惯称"包子"为"馒头",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称为生煎馒头。
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对于小笼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笼可先在底边上咬破一小口,吮吸两口汁水,然后将小笼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尽享美味不至浪费,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脏衣物。有口诀这样唱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