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龙配料表谈起到基金的风格漂移

旅游 民工看市 2021-08-05 09:14

原标题:从梦龙配料表谈起到基金的风格漂移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说梦龙的配料表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真的很替有钱的朋友难受,没想到8块钱一支的雪糕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本民工没吃过)。

据了解,事件导火索来自一位网友的微博爆料——“梦龙冰淇淋国内版是大比例人造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只有少量的奶粉,而在欧洲生产的梦龙却是牛奶制作的”。

一个前几年出国的朋友说,有一次在比利时还是哪里吃了一种 梦龙的巧克力雪糕,确实感觉比国内的 梦龙好吃。

用氢化植物油到底健不健康我不知道,据说里面有什么反式脂肪酸。其实关键在于,你用了氢化植物油,卖得还比用动物奶油/牛奶的还要贵,总感觉素肉如果比正经猪肉贵的话,不是很正常。

当然也有人说了,现在很多素食餐厅走的都是所谓的伪高端路线,荤的反而便宜。这就好比你打赏网络女主播……

话说回来,现在大家终于发现,国外的冰淇淋和国内的冰淇淋不是一个东西,而国内的C2C和国外的C2C应该也不是一个东西,前者一般是理解为 Consumer to Customer,而后者一般代指Copy to China。

其实很多东西从国外传到国内,味道就有点不一样了,比如国外的tenure-track和国内的tenure-track虽然是一个名词,但是不一定是一个东西。

再比如你看国内的债券指数基金和国外的债券指数基金也不是一个东西,国内的债券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宽得可以养鱼了。

其实最狠的是国内主动权益基金的风格漂移:

不管是什么主题,最后都干成了新能源主题基金。

风格漂移的产品很多,最狠的角色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已经把净值干到了近一年内各种区间的第一:

画线艺术家刘畅畅的华安文体健康,里面也没什么文体,持仓分散,专注画线,业绩惊人,规模增长迅速。

中生代中的均衡之王袁芳的工银文体产业,也没什么文体,但这不影响芳芳成为近五年最靓的崽之一。

我觉得比较冤的是南方教育股票,这个业绩确实好得爆炸:

从最近的净值估算误差看,萧嘉倩可能也许把中公教育最后的仓位都扔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基金经理不遵守合同去买指定的股票,但是业绩很好,我们应不应该指责基金经理?

大家的第一反应是: 违反基金合同,这个违背了契约精神。

看到官媒也在站出来批评基金经理风格漂移,没人敢站出来为基金经理说话。

我觉得这个分情况看,比如你看华安媒体互联网,如果胡宜斌真的全部重仓传媒的话,这三年应该熬不下来,可能已经下岗了。

或者你可以这么理解:无论是华安媒体互联网的胡宜斌,还是南方教育股票的萧嘉倩,实际上都曾经重仓过该行业主题基金所在的行业,但后来由于遇到行业的价值毁灭,在风格漂移和饭碗之间,不得不做出抉择。

胡宜斌曾经在一次路演里面讲过:传媒更像是一个公用事业,基本上没什么贝塔,也没什么阿尔法。

——所以我在华安媒体互联网的二季度持仓里面,只看到第十大持仓有一个中国电影,其他都跟传媒没什么关系。

而南方基金的美女基金经理萧嘉倩(颜值可以在全行业女基金经理里面排TOP3)曾经是教育行业的研究员。

——所以我在南方教育股票的二季度持仓里面,只看到前十大持仓有一个中公教育,其他都跟教育关系不大。

那么为什么胡宜斌卖出传媒,萧嘉倩卖出教育?我觉得这个不能简单用风格漂移去形容他们,因为人家之前确确实实重仓过,你们往前翻几个季度就能看到。

最大的可能是: 他们已经看到自己基金产品所在行业的价值毁灭,用他们的认知提前规避了风险。

比如你作为教育行业的基金经理,你太了解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了,你会比其他基金经理更早能看到行业的价值毁灭,所以为什么不清仓?

大家都讲契约精神,觉得基金合同就是一切,但主动权益基金并不是指数基金,主动权益基金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而且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受托管理财产,最重要的第一性原则是——尽可能为投资者赚钱、避免亏钱。

注意,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是, 所谓的基金合同中投资范围约定的优先级,是低于“尽可能为投资者赚钱、避免亏钱”这一原则的。

但是基金的运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很多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基金经理其实想管全市场产品,而不是行业主题产品。但是这不是基金经理能决定的,如果五年前给你一只消费产品,或者医药产品,那真的是撞大运了,恭喜你拿到了人生的阿尔法,也就是消费/医药行业的贝塔。但如果你管理的是一个金融地产主题产品呢?那可能干几年就失业。

平心而论,如果我是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面对如此价值毁灭的情况,我宁可违反合同也要规避明确要到来的风险——我的产品持有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钱都不是大水打来的。

当然有一些行业本身没有发生价值毁灭,却跑到其他赛道去重仓布局的产品,我就比较难理解了,比如消费主题基金去买芯片半导体。

如果公募基金大面积出现所谓风格漂移的问题,那么问题绝不能全怪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看穿了行业的负贝塔,选择了远离,简直可以称之为智者。

明知道教育行业要血崩,我还继续持有,我是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

你跟一帮从来不看基金合同和招募书的基民讲什么契约精神,到时候跌了,基民的怒火能烧死你我买基金是为了赚钱,不是来亏钱的,OK?

最大的锅来源于基金公司,当年非要蹭热点发一些所谓的热门行业赛道的产品,结果到了接任基金经理的手上,就骂娘了。

修改基金合同是个好方法,就是太麻烦了(看下易方达中小盘和兴全合润,哪有那么好搞)。不要再让基金经理被投资范围限定,不要再发一些名不副实的蹭热点产品了。你们基金公司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去吧。

所幸的是,目前很多基金经理是拿着一个印有氢化植物油的包装,给你呈现的是一个动物奶油的雪糕。

哭笑不得,可谓是基金圈的黑色幽默。

没有给基金经理开脱的意思,我其实正在等监管的铁锤——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点看法,不一定对。我写这个不代表我是没有契约精神的人,另外再强调一遍,我吃不起梦龙雪糕。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