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牛肉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旅游 北京美丽乡村 2021-09-03 17:29

原标题:古时候的牛肉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昨天去菜场买牛肉,一问价格,已经40多一斤了,好贵,快吃不起了。这几年牛肉的价格屡创新高,对于我这种爱吃牛肉的吃货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但值得庆幸的是,还好我不是身在古代,否则,别说贵不贵了,买都没处买。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生活资源贫乏,要想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吃饱肚子和不被人欺负。所以,在古时候,对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农业,另一个就是战争,把两件事连在一起,就叫耕战。

耕需要的是牛,战则需要马,所以,牛、马在古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劳动工具和战争工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犁地、耕种、运输、战争等活动中。牛、马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了,西周《典礼》中就记载了“诸侯无故不杀牛”。

为了重点保护牛、马这等行走的战略资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视屠杀牛、马是重罪了。而到了秦始皇时期,则是在国家层面针对牛、马的保护进行特别的立法。之前秦在商鞅变法时期,就规定了“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意思是:盗马的人处死,盗牛的人判枷刑。后来秦一统中国,还特别颁布《厩苑律》,规定了牛、马不得私自屠杀,一旦发生牛、马残废、死亡的事情,“马牛死者,亟谒死所县”,必须上报县令。

这个情况一直沿袭到了汉朝,汉朝的《风俗通》里讲到,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因为牛的数量或强或弱,所以杀牛是要判死罪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曾记录过在当时的曲周县,有一个农民因为自己的父亲生病了,于是杀了一头牛,作为牺牲来进行祭祀,结果就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当时的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

屠牛是要判死罪的,那么没有屠牛光吃牛肉呢?对不起,这在古代也是犯法的。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清官,叫傅昭,他儿媳妇给了他一碗牛肉,孝敬他。当他看到这碗牛肉时说,“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不能吃,又顾及亲情不能告发,呵呵,只能埋了消灭证据。

到了唐朝,可能是由于牛的数量比较多了,也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对于屠牛的刑法没有那么严苛,不会判死刑,但会判徒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劳动改造)。在《唐律疏议》里就规定,故意杀自己的牛,都是犯罪,要判一年的徒刑。

宋朝对牛延续了唐朝的规定,《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而且,宋朝的统治者给所有的牛都上了户口,还要定期盘查。

所以在宋朝,虽然是你自己养的牛,但是你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只有到牛病、残、老等到了不能使用的地步,才能向你所在县的县令申请,批准后方可宰牛。

根据宋朝的法律,牛宰了后,只有牛肉是可以归你食用的(估计牛肉也老得咬不动了),牛的牛皮、牛角、牛筋等都要上交,因为这些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

相比而言,明清时期罪罚稍有减轻:私杀自家耕牛,杖责一百;杀别家耕牛,流放三千里之外。但是这个阶段,百姓对屠牛的看法却到了极致,清初文学家李渔的《十二楼》里,就专门描写了对屠牛的看法,他认为,牛“是生人养命原”,“耕田不藉牛力,五谷何由下土?”,“食其肉而寝其皮,这叫作负义忘恩”,所以屠牛之罪,“更有甚于杀人”,就是光吃牛肉“亦不在持刀执梃之下。”

可是,古人“以牛肉为上味”,所以各朝代都有人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摸摸宰了来吃,特别是在宋、明时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牛的数量比以前多了很多,这个情况就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水浒传》里的晁盖、宋江、武松、鲁智深等梁山好汉、英雄豪杰,到了酒店就切二斤牛肉,来一壶酒;就连《西游记》里,美猴王与牛魔王等七兄弟结义后,要造玉皇大帝的反时,也宰了一头牛;

而传说中,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偷宰了地主家的耕牛后,才走上造反之路的。不过,虽然上面的记录多是和当朝统治者有关,但吃牛肉不光是造反派的专利。在宋朝,就有“一乡皆食牛”的记录,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更不要说屠牛这种暴力行业了。

据《宋会要》记载,“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二三百斤,肉每斤价值需百钱,利入厚故,人多贪利,不顾刑。”相当于屠一头牛就能有4-5倍的暴利。所以宋朝的宰牛业特别发达,有的屠户杀牛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夷坚志》里,就有个恩州的农民张氏,以屠牛致富。而地方官员,为了GDP,在设立了牛肉税后,对这个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形成不仅乡下地方有卖牛肉,从洛阳到开封这样的大城市,一路上也全是卖牛肉的。

甚至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耕牛也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仍受到法律保护。1955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亲自提笔,写下了《国务院关于防止滥宰耕牛和保护发展耕牛的指示》,中间就有 “禁止任何机关和农民私自宰杀耕牛“。

直到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逐渐普及后,耕牛保护制度才寿终正寝,成为历史,中国才进入了鼓励肉牛发展的新时代。

信息来源:历史小大人

责任编辑:小暖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