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鲜久负盛名,来威海的人,必须得去品尝一番。 鱼锅粑粑、葱爆海参、蒜蓉生蚝……经典又不失美味。 作为 “中国海鲜之都”,这里盛产 刺参、牡蛎、海带、鱿鱼、鲍鱼等300多种海产品。
眼下半年的休渔期还没过,有些小伙伴又馋海鲜了怎么办?想吃到鲜美可口的海鲜并不难,威海这些地方不仅景色优美,海鲜更是鲜掉眉毛~
01
海洋牧场
沉浸式体验渔民生活
在威海,有一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将威海变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途经 46个镇街、400余个特色乡村、194处民宿串联成线。
沿途也包括可以让你在休渔期吃上海鲜的秘密基地——海洋牧场。
在威海,十余处海洋牧场分布在海岸四周,就连 央视也曾为此打卡。每年的三月到八月,乘船入海,黑尾鸥会一直追逐游船,跟游客亲密互动。
01
爱伦湾
/海洋牧场
爱伦湾海洋牧场位于寻山综合海珍品养殖区,海岸线全长23公里。牧场内三大景观主要向游客们展示生动有趣的海洋世界。
在观景平台,你可以乘坐快艇出海,乘风破浪、饱览美景;抄鱼竿绑鱼饵、逗钓水中的河豚,现场采摘牡蛎、扇贝等海产品,带到岸边餐厅蒸煮,让游客过足了耕海牧渔的“瘾”。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三面环海的观海餐厅,看着山海美景,找一处靠窗的位置大餐一顿,别提多惬意啦~
PS:海洋牧场陆地还有海乐园、乐学DIY等针对少年儿童划定的研学区域。
02
爱连湾
/海洋牧场
大海的好味道,都藏在刚出海的新鲜海货里。虽然大海的味道是咸的,但海里的生物却出奇的鲜美。 在牧场的采摘区,你可以将 牡蛎、扇贝、海参等战利品一笼一笼地大力拉起,这种快乐和满足感比快递收到一整箱海鲜时大得多。
对身处城市里的人来说,过一段真正放松而悠游自得的慢生活,是件珍贵而必要的事情。 在这里,现捞现吃的爽快不只是渔夫的专属。
巴掌大小的鲍鱼、Q弹软糯的牡蛎、新鲜捕捞的野生扇贝……面对这么多海鲜,连拨开它们的外壳都成了甜蜜的“体力活”。这样原汁原味的吃法,1天吃5顿都意犹未尽。
注:正值休渔期,牧场捕捞的各类海鲜均为养殖海鲜,但鲜美 程度媲美野生哦~
03
东楮岛
/桑沟湾海洋牧场
在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楮岛村的公路沿线有东楮岛和桑沟湾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在这里驾舟踏浪、赶海拾贝,弄潮于千顷碧波之中,体验一个地道渔民的乐趣。
来 东楮岛海洋牧场,不仅能乘船观景、喂海鸥、捞牡蛎、摘海虹,还可以在海上平台逗河豚,钓鱼,品地道渔家宴,沉浸式体验渔民的海上生活~
在 桑沟湾海洋牧场体验牧海而耕的渔民生活,你可以乘摆渡船到海洋牧场上,打捞各种海鲜,认识各种海洋生物,看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钓完了鱼,还可以乘船到海上餐厅,坐在大海中央,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品尝亲自捕捞的野生海鲜美味, 舌尖上的大海,get!
PS:桑沟湾是山东半岛唯一的一家可以在大海中央吃饭的地方,也是北方唯一一家国家允许生产加工经营河豚鱼的地方哦~
04
奇遇小螺号
/游乐场
如果你拖家带口,带着小宝贝来感受海趣。背靠万亩黑松、面朝大海的游乐场—— 奇遇小螺号一定不要错过。 来到这里你就知道, 在威海,大海不光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玩的,而且比你想象中的更好玩!
从“侏罗纪森林”乘坐“时光列车”穿越到“巨魔古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发现故事。 出海体验海上牧耕、扬帆起航,“直挂云帆济沧海”,冲向大海的深处,将一切烦恼抛在身后。
只有当你真正的投身于大海之中,才会真正感受到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征服大海的精神。 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踏浪破海,生活不败!
05
荣成
/中国海带之都
荣成作为 “中国海带之都”,夏秋季节,正是海带收割、晾晒的高潮期。 这里的海带养殖区面积达十几万亩,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年均出产海带占全省总产量的八成, 全国的三成。
走到荣成的海带晒场,你会看到工人们利用晴好天气抢“日头”晒海带。忙碌的人们在滩涂上来来回回,拖海带,铺海带,晾晒场上 彩练当空,形成海边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图片:威海发布
02
山海皆景
跨山越海 邂逅最美威海
沿着 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前行,你可以迎着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出发,遥看海晏波平、帆船点点;驶过悬崖峭壁,感受山之巍峨、浊浪滔天;漫步金色沙滩,踏浪迎风,共赏海天一色。
穿越海岛仙山,与沙鸥齐行,同海鸟高歌;穿梭阡陌纵横,看炊烟袅袅、古树错落;行至山海之间,惊叹江山如画、晚霞漫天。
这条山海之路,不仅入眼皆为景,更是有着最独一无二的体验,你可以在百年海草房里枕星入眠,可以在特色海岛体验最真实的渔家生活,可以与会说话的威海海鲜私语,可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鲜美、平静、安逸、美好……威海人总能从山野海湾中领悟到味道的真谛。不仅因地制宜,更懂得择时调味。
眼下虽然还未开海,那些让我们惦念的海鲜,那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却已经幻化为梦里故乡的一部分。 爱吃海鲜的你,趁现在,来威海赴一场鲜美十足的海洋牧场之旅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