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快餐
在其他城市或者不上班的人中
知名度十分有限
但在广州每个写字楼集中的区域
一定有这家快餐店的身影
在想不到「中午吃什么」的时候
它就会成为「兜底」之选
一位珠江新城白领的午间日常大概是这样的。
上午11点,在一堆工作群中,「够钟放饭」群跳到了列表最前,同事们循例发问:中午吃什么?大家纷纷停下手上的活打开外卖app,思考这个人生难题。
麻辣烫?太重口;茶餐厅?昨天才吃;沙拉?手指很诚实地稍作停留就迅速划走。这时,夹在一堆文件中红黄相间的都城菜单进入了视野,这是早上出地铁站时都城阿姨派的。
翻了翻菜单,还是那几味熟悉的菜式,看着菜名就能想象到它的味道。于是在群上回了个:「都城?」,同事们也如释重负,齐齐整整地回复了一列「可」。
不需要看菜单,吃了那么多年,大家早有first choice。纸包鸡×3、吉列猪排番茄蛋×2,麻辣牛展×4,外加5份例汤,4杯玉米汁。
打开「都城送」小程序,在11点半的时候下好了单。不担心12点吃不上饭,因为门店离公司不到1公里;而且他们的送餐员就等在店里,几乎一下单就可以开始配送。
都城快餐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无论在哪个写字楼工作,公司楼下永远有一家都城。
珠江新城的星汇店,天河北的中信店,环市东路的粤海店......都城快餐像是写字楼的小卫星,如影随形。
它选择的客群是最能玩转线上各种功能的白领,但在几年前,白领们想要吃上都城,只能用最原始的电话订餐。
一张都城菜单,被频繁在工位间传阅,同事需要拿铅笔勾出想点的饭——因为可以擦了下次再用,再派一位同事统一打电话订餐。
点得多了,甚至不用报地址,外卖也能准确送到公司。明明是固话打给固话,都城的接线员是根据什么记忆的?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为什么隔三差五就想吃都城?理由里一定有一条是:它在快餐里面味道不是最好的,但胜在干净卫生,吃得出是用新鲜的肉菜、干净的油做的。
特别在疯狂尝鲜、打卡网红店、吃了大鱼大肉后,肠胃就特别想回到都城的怀抱。
热销菜式里的番茄肉丝炒蛋、香煎莲藕肉饼,过去了十年还是一样的味道,吃到甚至有点莫名感动:原来这个时代还有不会变的东西。
都城七月新菜单,封面写着「广州明天会更好」
这些年都城的价格一直在微涨,反而让人觉得很安心:那些菜价涨了还能维持原价的店,偷工减料都算好了,天知道会不会换成什么不该加的材料。
干净卫生、出品稳定、方便快捷,都城快餐就像一位演技派老戏骨,也许没有死忠粉,但食客就像自来水一样稳定。
作为广州本土的快餐品牌,都城却从不标榜自己是粤菜。
它的菜单上既有盐焗手撕鸡、鲜虾蟹子云吞面这样很「广」的菜式,又有辣子鸡、麻辣牛展这样的川湘硬菜,甚至咖喱鸡排、肉酱意粉这样的经典西餐也能找到。
神奇的是它们出现在同一份菜单上,并不让人觉得违和。因为这些菜式,都用一种叫「家常」的味道统一了。
无论是广东胃、湖南胃,还是想「随性」地吃点西餐,都城的无国界料理都能满足你。
人气最高的广式古法纸包鸡,用锡纸包着大块的鸡腿肉,浓郁的酱香被高温逼进肉里,从皮到骨都有味。
这种味道,特别像妈妈焖牛腩时调的柱候酱。
川菜麻辣牛展,牛腿肉切成薄片,煮熟用辣椒油、盐、醋、香菜、花生一拌,像是一道下酒凉菜,但吃起来竟然是温热的。
辣度是广东辣,但湖南、四川的朋友也特别爱点,他们说,这个菜像是家乡味的轻口味版,既能解馋又不会让肠胃那么大负担。
基础西餐肉酱意粉,点的人大多是看上了那块黑椒鸡排。
一大块鸡腿肉撒上黑椒,煎得微微发黄,恰好在「香口」但不「热气」的程度,一口咬下嫩到出汁,很有粤式西餐的风格。
那么多口味的菜式,它们都正宗吗?当然谈不上。但一千个食客有一千种「正宗」,要让人人都发出「嗯,就是这个味」的赞美太难了。
而都城很聪明地选择了另一个赛道,它好像创造了一个「都城菜系」,无论这道菜原本属于哪个门派,它都能调和得家常稳定。
所以即使它每旬会推出新菜式,食客也敢闭眼点,因为他们知道,这道菜也大概率符合多数人的口味。
有时甚至觉得,都城是一家国企。即使开业已经二十多年,它的画风好像还是停留在八九十年代。
黄底红字的招牌,一丝不苟,醒目朴实;传单像是用PPT排版,排列着密密麻麻的菜式、分店地址、订餐热线,甚至招聘信息,全是有信息量的内容,没有半点花哨的设计。
公众号文章用的是老人家也能看清的超大字号,十分佛系地几个月才推送一次;「都城送」小程序,没有菜品图片,配送时间外甚至连菜单都没得看。
2011年开通的官方微博,早就没有在运营,刚开通时转发的那些和品牌无关的内容还能翻到。
截取自都城快餐公众号,画风过时,但就是让人莫名感动
唯一的推广,大概就是实实在在的地推——在地铁口派传单,没有多余的话:「您好,都城快餐新菜单」;在部分不临街门店旁举牌告诉顾客,这里有一家都城。
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分店还越开越多,除了出品干净稳定,都城的服务大概也是吸引食客频繁光临的一个原因。
疫情期间,很多餐厅都要求顾客进店需要扫码测温,但其实有一些只是走走过场。但都城作为一家快餐店,防疫的标准可能比要求还严。
门口摆放一张小板凳,严格测体温和登记,扫穗康码,进入餐厅后如果要在店内进餐,收银员还要反复询问是否有登记。
桌椅隔开就坐,永远是擦拭干净的,客人离开后,收取得很快。在没有疫情前,店里就有一个小角落放洗手台,台上一定有一瓶消毒洗手液。
翻新后的盈力店,干净「企理」,甚至配备了洗手间
店里也多是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员工,配合得很默契。她们可以在前台收银,也可以在路边派发餐单;送餐员在不送餐的时候会帮忙收拾桌子。
用餐高峰期时,会积极帮客人找位置,也许因为太忙,说话可能会有点冲,但基本的服务都做得挺好。
而送餐的员工,大多是叔伯辈的中年人,即使等客人等得比较久,也不会发牢骚,还会去安抚一旁外卖小哥,让他们稍安勿躁。
他们脖子上挂着工牌,衣服规矩地扎进腰里,车把上插着一把雨伞,所有细节都让人觉得,真踏实,送来的饭菜都自动加上了安心滤镜。
平和稳定的员工,让店里有了种家庭式的归属感,即使第一次去,也会觉得服务的尺度刚刚好,可以放心、优雅地在这里吃顿饭。
其实都城做到的,不过是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基本要求。但在这个很多餐厅都想和网红沾边的年代,都城的「土」反而让人无比安心。
如果有天每家餐厅的slogan都加上这句「餐饮卫生 健康无价」,那就是食客最大的幸运了。
撰文:被一家快餐店可爱到的猪遥遥
编辑:上次吃都城还是在江南西的Delyn
摄影:午餐要吃汤汤水水的NIckel
设计:好久没吃过都城的ZiW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