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到一道美食的时候,
很多人只有“好吃”这一个感想,
殊不知,很多美食的背后,
其实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现在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杭州地处杭嘉湖地区、水产资源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
1956年,杭州所评定的传统名菜中,最有名的要数西湖醋鱼、叫化童鸡、东坡肉、龙井虾仁等,且每道名菜都带有典故和动人传说。
No.1西湖醋鱼
来源相传出自于“叔嫂传珍”的故事。
古时西湖边住有宋氏兄弟,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欲占其嫂,杀害其兄。
嫂为保夫家血脉,劝小叔外逃,并制糖醋鱼为其饯行。
小叔逃脱后得了功名,回乡除暴安良,偶然一次宴会中,又尝酸甜味之鱼菜,叔嫂历劫得以重聚。
后人仿其嫂烹制醋鱼之法,遂成杭州传统名菜。
西湖醋鱼
No.2龙井虾仁
品尝龙井虾仁,能带出西湖秀美气质,据传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而启发创制。
词中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旧时,寒食节有不举火之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
此时正是“明前”,所采摘的茶叶属龙井茶中最佳品,厨师用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四绝之称的龙井茶叶与入时鲜河虾仁相配而创新出——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
No.3叫花童子鸡
古时,封建王朝战乱暴政,百姓家破人亡,乞讨为生。
一天,流落于江南的叫花,饥寒交迫中昏倒,同行者虽找来母鸡一只,可苦无炊具。
情急之中,便仿效烤红薯之法,用泥包裹母鸡,放入篝火煨烤泥团,熟透后意外发觉异香扑鼻,十分好吃。
杭州厨师将此做法不断加以改进,采用嫩鸡、绍酒、西湖荷叶、腹中填料,进行精细加工,使烤鸡香醇透味,终成名菜。
叫花童子鸡
No.4宋嫂鱼羹
《武林旧事》载:淳熙六年(西元1171年),宋高宗赵构乘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
西湖边一卖鱼羹妇人名叫宋五嫂,自称东京开封人,南迁到此制鱼羹为生。
高宗命其上船,食其鱼羹后大为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予金银绢匹。
从此,宋嫂鱼羹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成为驰誉京城的名肴。
后人赞道:“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信值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宋嫂鱼羹
No.5东坡肉
大文豪苏东坡才学出众,对烹饪的研究也极有心得谪居湖北黄冈时,时常亲自烧肴,与众人品味。
其曾录下烹煮经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苏东坡任杭州做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
苏东坡吩咐家人将百姓赠予的猪肉、绍酒,烧好连酒一起送至筑堤工地。
家人误以为酒肉一起烧,结果烧成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致可口,传为一时佳话。
从此,民众不仅纷纷传颂苏东坡为人,仿效其独特的烹调方法,“东坡肉”便成杭州名菜。
东坡肉
No.6八宝豆腐
《随园食单》记载: “王太守八宝豆腐”,原为宫廷御膳菜式,康熙皇帝作为恩赏,赐于尚书徐健庵。尚书门生楼村先生将此法传给其孙王太守,故名。
杭州厨师据此记载,进行研究仿制,发展成富有特色的杭州名菜。
八宝豆腐
No.7斩鱼圆
传说与秦始皇有关。
秦始皇酷爱食鱼却怕刺,有位御厨名师用刀狠剁案板上的鱼块,却意外地发现鱼刺从斩击成茸的鱼肉中披露出来。
于是急中生智,将一团团鱼茸挤入将沸的豹胎汤中,洁白鲜嫩的鱼圆飘浮汤面,秦始皇食之鲜美异常,大为赞赏。
此烹制方法辗转传到民间,被老百姓称为“鱼圆”、“鱼丸”等。
杭州斩鱼圆也缘于此法,制作讲究、鱼圆颗粒大,入口松嫩,更富特色。
斩鱼圆
No.8砂锅鱼头豆腐
据说某年初春,乾隆于杭州便服游玩吴山,恰遇大雨,避雨于半山腰一户人家屋檐之下。
雨久不停,乾隆又冷又饿,便推门入屋,主人王小二心地善良,见此状十分同情,但家中十分贫困,只好东拼西凑,将半块豆腐与菠菜、半片鱼头放在砂锅中炖煮。
早已饥寒交困的乾隆,眼见热腾腾的饭菜,狼吞虎咽吃个精光,甚觉美味,回京后恋恋不忘。
时逢春节,乾隆再次来杭,又遇无业在家的王小二,便赐银赠之以作报答。
王小二以此银两于吴山脚下开店,名曰“王润兴”,乾隆亲笔题字“皇饭儿”。
王小二精心经营,专供鱼头豆腐等菜肴,顾客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杭州各店争相效仿,鱼头豆腐成为历久不衰的杭州传统名菜。
砂锅鱼头豆腐
No.9桂花鲜栗羹
中秋之夜,皎洁月光将大地照得晶亮。
寂寞的嫦娥于广寒宫中,凝望人间,见到杭州西湖风景胜似天堂,游人尽情欢乐,禁不住舒展广袖,翩翩起舞。
吴刚手击桂树为其伴奏,震得“天香桂子落纷纷”。
此时,灵隐寺厨房中的德明师傅正忙于烧栗子粥,并未留意无数芳香扑鼻的小粒飘落粥中,众僧尝粥后,感觉特别好吃。
德明师傅便把散落在地上的桂子拾起种于山上,来年中秋,所植桂子已成树开花,从此西湖四周便桂花馨香。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古都杭州之赞誉。
桂花栗子粥经不断改进,演变成桂花鲜栗羹流传至今。
桂花鲜栗羹
No.10糟烩鞭笋
传说杭州孤山广元寺附近有竹林一片,寺内和尚很爱吃笋,却又不善於烹调。
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与寺里和尚有所交往,便传授和尚“食笋经”:用嫩鞭笋加上香糟,经过煸、炒、烩等烹制后,香味浓郁,十分入味,富有特色。
糟烩鞭笋经历代相传,成为杭州有名的传统素菜。
糟烩鞭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