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第一线」汕头蓬中村:“一碟小菜”撬动两亿元大市场

旅游 羊城派 2021-08-26 00:15

原标题:「乡村振兴第一线」汕头蓬中村:“一碟小菜”撬动两亿元大市场

「乡村振兴第一线」汕头蓬中村:“一碟小菜”撬动两亿元大市场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通讯员 金怀宇 黄礼熙

潮汕人把酱腌菜称作“杂咸”,因潮汕地区盛产果蔬豆类,丰收后农户就将其用盐渍制成杂咸,以备日后长期佐餐之需,其制作技艺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杂咸也是连结海内外潮人的“思乡菜”。

2015年,“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中,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蓬中村的潮汕咸菜也在列。这一碟不起眼的小菜,如今已为潮汕杂咸产业撬动了海内外大市场,2020年,该村潮汕咸菜及其加工品年产值约2亿元,为汕头市蓬中村村民们铺就一条脱贫致富的现代化农业新路。

“领头羊”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汕头市外砂街道的蓬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潮汕杂咸制作相关的营生,广东蓬盛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财喜家中原本也是经营着一个潮汕杂咸制作的小作坊。1988年,谢财喜成立了“蓬盛”品牌,如今30多年过去了,“蓬盛”已经成为一家集“布产、收购、加工、科研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型企业,这家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带动了上万名村民脱贫致富。

“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蓬中村人,所以从企业初创起,我就开始琢磨结合企业资源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以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精准扶贫’了!”谢财喜笑着向记者介绍道,几十年前,蓬中村虽有很多农户都在种植农产品和制作潮汕杂咸,但规模不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因而他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种植方法和育苗技术,继而向他们收购高质量的农产品用以生产,这样既保证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企业源头产品的质量。

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蓬中村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起色,这让谢财喜既欣慰又自豪。如今,广东蓬盛味业有限公司优化该模式,在长江以南多个省市地区设有二十几个原料基地,种植面积约12000亩,年农产品收购量约30000吨,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基地+合作社+科研机构+标准”现代管理流程,充分发挥优势产业联结带动作用,通过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及优质种子、价格保护等支持,为农民免费提供农产品种植期到采收期的水质、土壤、农药残留检测服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实现从一颗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蓬盛的带动下,2020年,汕头市蓬中村潮汕咸菜及其加工品年产值约2亿元。

“潮汕杂咸”产业道路越走越宽

“如今企业虽然稳定发展,但也绝不能放弃学习和创新。”正如谢财喜所言,记者走访蓬盛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看到,多种规格、包装的新产品接连被研发出来,一系列前沿抽检技术也被陆续运用。

谢财喜告诉记者,近年来,“蓬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外观专利10项,以及29个版权注册;同时格外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韩山师范学院建立“粤东特色食品发酵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传统技艺结合现代化科学方法,走出一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发展道路。

除此之外,该企业还牵头起草“潮汕咸菜”“橄榄菜”等广东省地方标准,通过定标准来规范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解决蔬菜原料季节性难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潮汕特色风味小菜产业化过程。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碟小菜”带动当地农产品打开了海内外大市场。记者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了解到,目前,蓬中村的潮汕杂咸已经名声在外、畅销海内外,而蓬中村潮汕杂咸入选为广东省级“一村一品”,对于村里推广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下,一条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开发、智能化赋能、创新化支撑的“潮汕杂咸”产业道路已越走越宽,蓬中村也将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创新推动特色现代化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蓬中村实现更大的振兴蜕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田恩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