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啦,大家吃月饼了吗?
或者说,你吃到吉克隽逸代言的月饼了吗?
海报中的吉克隽逸,穿着清朝服饰,阴沉着脸,在漆黑一片的背景下,修长的指甲提捏着方形盒子。
感觉她不想把月饼给别人,而是要收走点什么,氧叔看了之后,想呼唤九叔林正英保护我。
▲附上吉克隽逸民族风的正确打开方式,来自大凉山的野性美人
月饼包装是中秋文化的物化形式表现,旨在传递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而中秋节的最大价值,是建构了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人与月亮的关系。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月亮,在这永恒的月亮下,有唐人的浪漫,宋人的热情,明清的团圆情怀。
中秋节来临之际,当我们带着古人的诗意想象,抬头凝视月亮的时,或许能够短暂忘却心中的雾霾,寂静,欢喜。
而每个人的心里的月亮,都住着一个“月桂女神”,中秋节的到来唤醒了她,踏着月光,向我们徐徐走来。
如果吉克隽逸当不了中国人的“月桂女神”,那么谁可以呢?
中秋美人的审美意蕴
1.“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意情境之美
中秋美人,一定是具有中国古典诗意的美人。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中秋节最富有诗意。一轮明月高悬天空,饱含了古人浪漫瑰丽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遐往。
中秋美人亦如诗,点到为止,若是过多修饰与复杂形容,便是对诗意的一种拒绝。
▲诗情画意的美人vs琳琅满目的美人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是中秋民俗中最动人的部分,促成了中秋节民俗的诗化,对于这样一个天体,我们一往情深。
在人们眼里,那有冰肌玉骨的广寒宫,有奇幻的砍不倒的桂树,有捣药的玉兔,有从人间飞到天上、升格为神的嫦娥、吴刚。
那里是人间的缩影、美化的人间。
娜扎的古装也绝美,但她是祸国殃民的异族妖妃、是女娲派来亡商的九尾狐、是两边挑拨让吕布董卓反目成仇的貂蝉。
中国古典诗意美人就像短诗一首,让人看到文字时,能超越文字本身而联想到某些事物上,你也能从她的脸上看见说不完的故事,并被触动。
而娜扎、热巴此类恣意纵情的美貌,会霎时间占据观者的五感,却不能表达中国古典诗意美人独有的曲径幽深。
▲为她的故事难过之前,先为她的美貌感慨一番
2.“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的自然馈赠之美
中秋美人,宜饱满丰盈,不宜干瘪。
中秋节不似端午节,五月五日时值初夏,毒虫滋生、疫病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认为许多事情都不吉利。
▲端午节的时令基础让其最原本的出发点是“避忌”,代表食物“粽子”也是有“包裹、保护”的意味。
反观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正值丰收,其时令基础也是中秋节最具审美性的自然条件,为千百年来人们团聚在一起怡情赏月、品尝时鲜提供了可能。
此外,中秋美人亦圆,不宜尖。
▲圆贾母vs尖贾母,一个疼爱后辈,一个是苛待儿媳的刁蛮老婆婆
格式塔理论通常认为,在各种形式中,最能令人满意的往往是那些最完整、最和谐、最规则、最平衡的形式,因为只有它们才高度满足了人的知觉对完整和谐的追求。
“圆”更是一个充满多种文化因素的象征符号。
比如,岁时节令食品中的月饼、汤圆、元宵等形状都为圆形;器具中有碗、盘子、圆桌等也为圆形;节日放的烟花,冲到天上,火花散开的时候也多为圆形等等。
总之, 中国人对圆的这种审美观点, 已经达成全民族的审美共识。
除此之外,中秋节也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和谐共生之美。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是人们团聚、赏月的最佳时节,中秋美人通常长得“很合群”。
什么叫长得“不合群”?
比如那个小苏明玉的扮演者薇薇安,长挑眼还压瞳孔+下三白,皮包骨+尖下巴颏,眼神倔强,攻击性+幼态。
▲图源路拍,日常倔强的小明玉,到现在我还在生她母亲的气!
不仅可以饰演家里总被忽略的“夹心饼干”老二、重男轻女的那个不受待见的女孩,最近还出演宿舍里最格格不入的大一新生,和舍友沈月抢水盆。
下三白还压瞳孔、霹雳高颧骨、弓形喷火鼻等凌厉、苦情的元素,都不符合中秋节日的基调之一——各个时代所有社会阶层吃喝玩乐的大成。
▲白鹿、李沁可以是“纪念屈原、蕴含爱国之思”的端午美人
3.“月有阴晴圆缺”,孤清寂冷之美
“团圆”是春节和中秋节共有的主题,但是两者侧重的韵味不同:春节可能更多的是喜庆、红火,而中秋节更多的是古典,在热闹的同时,中秋节的基调里,还有清冷。
在中秋的觥筹交错之外,她有着独处的宁谧。
▲有一说一,董洁不崩,绝对是大部分人心中的头一号月光
举头望月的时候,月华澄明、天穹高迥、冷艳绝俗,月亮的清冷,难免让世人感悟伤怀,生出种种情绪。
如果把中秋之圆月轮廓看成是格式塔的一种完形,那么,其它时段的月亮就处在一种“不完全”的完形中。
这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因此当出现残月、半月的天象时,心中的完形虽然存在,可是与现实中的非完形起了冲突,导致人们的情绪会跟着变化。
中秋美人,亦更加清冷高寂,即使身着红衣,也掩不住清幽。
同是丰润又合群,虞书欣太热闹咋呼、景甜太世俗有钱。
月亮不仅自身就有着寂寞的背面,它高悬空中、遥不可及,冷眼旁观着世人的狂欢,在她的清辉笼罩下,世人的悲喜与它无关。
喧嚣与沉静,狂欢和伤感,中秋节就是在这样的两种基调中徘徊流转。
中秋月满,而人生却漂泊不定,但无论是冷或者暖,其中心角色却都是月亮,就像你我虽天各一方,但是共同欣赏的是同一轮月亮。
综上所述,中国的“月桂女神”,古典有诗意、丰腴而不腻、清冷而不阴郁、合群又遗世独立,谁是你心中那位能代表中秋审美意蕴的美人?
透过美学的视角观察,我们对中秋节的推崇,是为庸常的生活平添一份诗意,是对生活保持一种浪漫的想象。
在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哪怕是一小块月饼,也能调动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感情,有期盼、有思念、有寄托、有祝愿。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诗和美,为我们的人生提供着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