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对“吃”研究颇深,这从饭桌上的文化就能看出来。对农村来说,本身是食材起源地,又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说法。故此咱们农民对吃也有着独特的看法,亦有俗语流传,这“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是其中一句。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01
“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么意思?或许很多人没搞懂
鱼不蒜
“鱼不蒜”顾名思义,就是做鱼的时候里面不要放蒜,这是什么说法呢?
我们知道生鱼肉带有一定的腥味,做熟之后非常的鲜美,特别是鱼汤,喝起来非常的有营养。奶白色的鱼汤非常的有食欲。
而大蒜的味道比较刺激,加入鱼肉中会影响鱼肉的鲜味,而且喝起来口感下降了不少,同时还有一种烧心的味道。
其实鱼肉并非只有烧汤这种做法,我们还可以做烤鱼,吃过烤鱼的人会比较熟悉了。而且鱼肉的表面上覆盖了很多的蒜泥。通过小火慢炖,蒜味慢慢渗透到鱼肉中,味道别提多好吃了。
加蒜也要分制作什么样的鱼,如果是烧汤喝建议不要放蒜,这样可以保留鲜汤的美味。
如果是吃烤鱼可以适当的加一下蒜,味道也是不错的。
牛不韭
牛不韭的意思是牛肉最好不要和韭菜搭配在一起做成一道菜。从健康角度来讲,食物也有相生相克的道理。
平时中有很多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食材都不可以同食,其中就有牛肉和韭菜。主要是牛肉性温,韭菜是至阳的食物。
还有“起阳草”的称号,如果将两种食材结合在一起,食用后会不利于人的健康,从而引发腹泻等症状。
肉不姜
肉,从古至今深受大家的欢迎。
而且肉类的种类和做法非常的多,在做肉的时候古人有一个讲究,就是做肉不能少了姜,这也是肉不姜的意思。
并非指的是做肉不能放姜。无论是做猪肉、禽肉都少不了姜的存在。因为姜有助于去除腥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驱寒保暖。
所以古人在做肉的时候,适当的放一些姜片可以去除肉的腥味,同时还可以为身体带来一定的好处。
这和现代人的做法几乎相同,现代人在做肉食,无论是红烧、煮、炖都少不了姜的身影。因为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肉味道才会更加的鲜美。
但是这些关于美食的俗语对于那些刚刚进入美食界的新手厨师来说,还是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的。
他们不仅能通过这些做菜俗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行业规范,更可以由此了解到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坚定在这一行中一直做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