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伦斯,五六十一桶的精酿够一群人喝上半天,十几块能尝尝野格。不省人事的成本也很低:一杯“今夜不回家”只要三十。漫长黑夜里,海伦司成了那些大学生或者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归属。包不起卡座,开不起好酒的他们,在这里与人搭讪,和暧昧对象饮酒,然后各自散去。
“酒馆界拼多多”、“酒水界蜜雪冰城”、“夜间星巴克”…,从2009年成立起,海伦司依靠极致性价比的产品,一步步打开低价酒类消费品市场。2020年12月,关于“海伦司可乐桶全国统一姿势”地挑战在抖音上刷屏,累计播放量超过十亿。除此之外,275ml海伦司精酿售价仅为人民币7.8元/瓶,275ml的百威啤酒售价均为人民币9.8元/瓶,这些酒品对比同行百威啤酒售价15-30元/瓶的情况来说,降低了35%-67%价格。
2021年9月10日,海伦司登陆港股上市,仅凭十元定价就叩响了港股的大门,成为国内“小酒馆第一股”。据海伦司招股书,预计将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新开400家、630家及900家酒馆,并在2023年底前将酒馆总数增加至约2200家。
成立17年,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海伦司藏着怎样的故事?
选“最差”的位置,把生意做爆
海伦司从不缺少流量,一批大学生走了,新的年轻人等待上线。2009年,海伦司的创始人徐炳忠把第一家小酒馆开在了北京五道口——虽然地处繁华商圈,但位置并不显眼。
不过,海伦司擅长选“最差”的位置,把生意做爆。比如用价格战的方式吸引一波消费者,再在万圣节、感恩节推出各种主题活动拉拢人气。门店没有飞镖、桌球这些活动,也没有当时流行的驻场歌手,顾客进店就是安静地坐坐,跟朋友聊聊天,氛围比较自在。几年时间过去,最早的那家五道口小酒馆早已不复存在,但海伦司向更多年轻人打开大门。
从第1家到第372家,海伦司的低价策略一直贯穿其中。通过低价来吸引流量,进一步快速扩张门店和销售规模,降低采购成本和固定费用摊销。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酒吧商业模式的一点,一般的酒吧由于选址在高租金的地方,如果想要赚钱,消费价格就定得很高,那么就限制了消费者数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稳扎稳打 打造单点模型
重新定位后的海伦司生意越来越好,但它并没有急着扩张,而是稳扎稳打地打造单店模型,比如启用ERP系统、连锁管理系统提升酒馆管理效率;引入海外设计师和音乐师,设计让顾客能够自在交流、舒适的门店环境。
到了2018年,运营模式达到高度标准化的海伦司将全部加盟门店转为直营模式,开始按下扩张发展的加速键,在下沉市场跑马圈地。
据了解,2018年到2020年期间,海伦司在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地开出了多家酒馆,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从82家增长到了2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从53家扩张到了94家,品牌总门店数量分别达到162、252、351家,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5.65亿元和8.18亿元,在中国酒馆行业中连续三年保持市场第一。
品牌发展得越来越好后,资本也纷至沓来。融资仅仅过去一个月,海伦司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IPO,并于今日(9月10日)成功敲钟,成为酒馆第一股。
巨头们盯上酒馆生意
从2019年以来,低度酒行业进入快车道,各大酒品牌瞄准了18-35岁的年轻人市场。
奈雪的茶推出了BlaBlaBar小酒馆,精准定位25岁至35岁女性的夜间社交;
海底捞在北京三里屯开了家小酒馆,取名为Hi捞小酒馆,每天下午5点到凌晨12点限时开放;
凑凑推出了凑凑火锅·小酒馆,同样开设在年轻人聚集的北京三里屯,同时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火锅、奶茶、小酒馆结合到了一起,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摇身一变就成了小酒馆。除此之外,老乡鸡、喜家德饺子馆、和府捞面等餐饮品牌,也纷纷涉足酒馆行业。
不过,海伦司作为中国市占率第一的酒馆,具有较高的受众群体,加之2021年文旅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大对商业设施改造提升,繁荣夜间经济,并给予资金支持,使得酒馆行业将受益于夜间消费经济的红利。
海伦司小酒馆已然站在了夜间经济、微醺经济、社交经济的消费三大风口之中,餐饮巨头们能否分来得一杯羹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