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市面上买不到河鲀?原来河鲀曾全面禁食,一般人买卖违法

旅游 饭前一道汤 2021-09-15 09:43

原标题:为什么在市面上买不到河鲀?原来河鲀曾全面禁食,一般人买卖违法

又到了9月份,喜欢河鲀味道的食客肯定知道

食用河鲀的最佳时间就是从9月份开始直到次年2月份。

红鳍东方鲀

提起河鲀,很多人都会想到河鲀无比鲜美的味道,这一点从古人的记载中可见一二,宋代严有翼道河鲀为水族之奇味,苏东坡尝与经筵馆,会食资善堂,盛称河豚之美。不过我们也都知道食用河鲀也是刀尖上舔血的危险行为,因为河鲀体内含有剧毒,虽然

临近产卵时河鲀肉质最为肥美,但此时的河鲀积累的毒素已经达到顶值

,鉴于河鲀这种美味与危险并存的特性,早年就有了“

舍命吃河豚

”这一说法。

暗纹东方鲀

食客对于美食的追求,完全不是死亡威胁可以阻止的,

面对河鲀的美味,人们想的并不是保命重要远离这种危险美味,而是不断地钻研河鲀的毒性季节强弱,河豚身体毒性强弱的部分

,从古就流传下来了“过清明不可食”、“芦青长一尺,不与河豚作主客”之类的经验之谈,尤其是江阴一带的人研究出了妥善处理后无毒食用河鲀的技巧,实在是感慨“吃货”的超强技艺。

那么既然处理河鲀的技术都这么娴熟了,那买了河鲀去哪找人处理呢?

别太天真,想吃河鲀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追求美味不顾危险的行为自己可以不重视,但国家绝不会放任不管,这里的规矩可多着呢。

食用河鲀管理极其严格,目前只允许食用两种河鲀,而且必须处理好才能出售

面对食用河鲀的这种高危行为,国家卫生部早在1990年就发布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这一项规定无异于将食用河鲀的行为一刀切式的抹杀,鉴于河鲀毒素的猛烈性和防不胜防,此行规定无异于是对群众生命安全最好的保护方法。

既然河鲀被禁止食用了,

早些年间见到的食用河鲀的视频大多是在日本拍摄

,在食用河鲀这一方面,千万别忽视了日本的存在,

考古学家在史前文明绳文时期(始于公元前12000年,于公元前300年正式结束)的贝冢里发现过河豚鱼骨

,这是日本最早食用河豚的迹象。日本近海有近50种河豚鱼栖息,其中有22种河豚鱼被认定为可食用品种,当然日本也非常重视河鲀的处理,为此

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河豚厨师资格认证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的厨师才可以购买和处理河豚

其实我国在1990年禁止食用一切河鲀后,并没有将河鲀就此 “关进小黑屋”,而是

早在1993年便成立了河豚鱼安全利用协作组,致力于探索养殖可食用河豚的可行性

,结果证明了两种人工养殖河鲀的毒性含量明显降低,且经过无毒加工处理后可安全食用,这才有了2016年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

开放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食用“合法化”

,不过作为条件是出售加工单位必须拥有资质,出售的河鲀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流入市场,就算见到了这两种活体河鲀,没证件一样买不了。

为什么河鲀的毒素这么恐怖,让国家如此谨慎?

河鲀的毒素来历非常大

,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

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而且河鲀并不能合成这种毒素,只能不断地通过饮食进行富集,这也是河鲀毒素季节性强弱的原因。

河鲀毒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毒性仅次于地表最毒的陆地毒蛇内陆太攀蛇的毒性(LD50=2.1μg/kg)

,既然被称为非蛋白质类毒素,河鲀毒素并不会像蛇毒一样在高温处理下失活,相反

河鲀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

,盐腌或蒸煮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将其破坏,

只有在高温加热30分钟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开始能被少部分分解,220℃加热20-60分钟才能使毒素全部被破坏

,这样严格的处理方法对于毒素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这一通处理过后一锅河鲀汤也就和“鲜美”挂不上钩了。

河鲀生鱼片,确实考验着厨师和食客

河鲀毒素毒性大、难分解是一方面,中毒反应快是更危险的一方面,

河鲀毒素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

,中毒潜伏期很短,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症状出现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更致命的是中毒后并没有快速生效的解救措施。

结语

河鲀虽然美味,但并不是很稀缺的品种,除去可以食用的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鲀类经常从海里被捕捞上岸

,只是

所有野生河鲀都是禁止食用和交易

的,比如青岛码头常见的“黄鳍东方鲀”,见后切记要敬而远之。

黄鳍东方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