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百年顺德美食虫崩?技艺“走进”校园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通讯员 李佩亮
从“舌尖上的盛宴”到“文明的对话”……9月12日16点30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顺德美食历史文化论坛在佛山顺德拔萃实验学校举行,当天有230多名中学生以及来自顺德教育界、文化界的专业人士参加此次论坛。活动以中秋节为媒介,回顾顺德美食文化史,以李禧记大良虫崩?(来自顺德俗语,是蝴蝶的意思,注音beng sha,“虫崩”字在电脑里面不能显示,只能通过拼字显示出来)百年历程作为探讨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师生们在论坛上受益良多。
顺德美食至今已超6400种
论坛上,佛山商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顺德美食文化研究者郝伟介绍道,中秋节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顺德美食历史文化论坛在顺德拔萃实验学校举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顺德粤菜式样已发展到5400多种,粤式点心则有1000余种,共计6400余种,“顺德美食的数量一直在变动,有些传统美食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消失,但更多的美食被不断创新出来,整体来看,顺德美食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悉,中秋期间,顺德人有吃芋头、沙田柚、菱角、田螺的习俗。根据顺德民间说法,吃芋头的寓意是辟邪消灾;沙田柚外形浑圆,符合中秋节团圆的寓意,“柚”与粤语“佑”谐音,也有中秋拜月祈福的文化内涵;菱角有菱有角,寓意出人头地,和“蟾宫折桂”的月亮文化意蕴联系在一起;一边啜田螺一边赏月聊天,悠闲自在,据说田螺也有明目的作用。 同时,郝伟认为,顺德美食文化的繁荣,得益于国运昌盛,也得益于顺德人对美食的持久热情和用心经营。从餐饮业内部来说,一方面是有一批老字号世代经营、薪火相传,一些传统美食因此得以保存至今;李禧记大良虫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秋期间,不少人采购大良虫崩?等顺德手信给远方的亲人,以解家人相思之情;另一方面是有一大批厨师勤学苦练、锐意创新。
李禧记虫崩?两代传人上论坛,解说百年饼业历程
论坛上,顺德拔萃实验学校特邀李禧记虫崩?第四代传人李学雄、第五代传人李锦烽走上论坛,与郝伟、顺德拔萃实验学校德育主任卞林俊共同对话,通过李禧记家族个案,解读顺德美食代代传承、不断发展的秘诀。
据大良镇志资料记载,大良虫崩?创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在大良人梁成章的“成记”油炸店创制。顺德李禧(1840-1921),南门人,著名食品制作商,最早制作柿霜饼等食品,有一天,李禧的第十二子李翘云“无心插柳”,炸出一只蝴蝶形状的面点,从此虫崩?成为李禧记的拳头产品推出市场。
“李禧记”自李禧创立起,139年时间已经传承到第五代人。1985年,李禧记第四代传人、年仅16岁的李学雄在顺德大良税务分局办理开业税务登记,1986年, 李学雄虫崩?店荣获顺德市大良镇工商分局私人个体户“文明店铺”的荣誉。上世纪90年代后,家族其他成员开始陆续开设李禧记虫崩?分店。
论坛上,李学雄谈到,改革开放后,来自港澳地区的顺德乡亲以及外地游客来到顺德旅游,顺德李学雄食品厂生产的大良虫崩?成为食品行业的紧俏商品,每天都有广州经销商拿货,为了让游客将李禧记虫崩?带往世界各地,李学雄在大良清晖园附近开设多家分店,营业时间从早上8时,一直经营到晚上11点,365天无一日歇业,扩展品牌影响力,凡是来顺德大良旅游的人,无不不知李禧记虫崩?。 90后李禧记第五代传人李锦烽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曾经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多次拿过省冠军,目前还是佛山记录保持者。他谈:“父亲年纪开始大了,我选择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到顺德传承家族事业, 帮助父亲,因为做人一定要有担当、有责任感。”
论坛结束后,李禧记虫崩?第四代传人李学雄、第五代传人李锦烽为学生们展示虫崩?制作技艺。 据悉,顺德拔萃实验学校建校一年多,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非遗少年说”第二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总决赛中,拔萃实验学校梁钰曦同学荣获广东省“非遗故事大王”称号,其作品《珠玑巷人南迁传说》获得广东省前三甲的佳绩,也是佛山唯一进入三甲的。
顺德拔萃实验学校初中部德育主任卞林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中秋,学校将顺德美食文化引入到我们的校园活动中,通过举办顺德美食文化教育论坛、开展李禧记家族大良虫崩?传承人进校园技艺展示活动,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顺德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