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稀世特香——独树一帜者是传奇!

旅游 SOHU营销观察 2021-08-30 16:40

原标题:四特酒稀世特香——独树一帜者是传奇!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与众不同的创造,皆蕴含初心如磐的坚守

在风云激荡的新时代

坚守己道,方能成就大道

从1952到2021

69载砥砺前行,69载匠心传承

四特人始终崇本守道,不负品牌使命

以追求卓越为方向,以不凡佳酿致敬时代

独创中国白酒稀世特香,酿就中国白酒传奇品质

大美特香,未来已至

崛起四特,与您同期精彩之明朝

四特酒,产于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酒国醉乡”——江西省宜春樟树市,品牌价值高达280.04亿,是江西省走出去的唯一一家“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同时也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单位。

它开创中国特香型白酒之先河,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稀世珍宝,是承袭赣鄱流域几千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酿造结晶,是中国白酒生产技术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四特酒,因其独特的质量风格,曾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评为国家优质酒,先后荣获 “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金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国货精品奖”、“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

1988年,在“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四特酒“特型”香型首次得到确立;1997年,国家食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审定:“四特酒”以“特香型”代表江南白酒一大流派,区别于其它香型,自成体系。其“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的香型风格,放眼中国乃至全世界蒸馏酒行业亦是独树一帜,堪称精品。

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樟树自古为药都、酒乡,历史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可谓“名城胜迹,天赐圣地”,全市仅古文化遗址就有120余处,珍贵历史文物累1.2万余件之多。

距今5000年的筑卫城遗址、樊城堆遗址出土的碳化籼稻,吴城遗址挖掘的精致青铜斚、樽、爵等,足见樟树酿酒文明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商朝出佳酿,宋代出名酒。逐一翻开樟树的民俗志、艺文选、工商史、中医药史,道教名山《阁皂山志》等文献,字里行间无不写满樟树袭人的酒香。

明代周京《书清江酒楼》就有写道:“落日照江浦,轻帆过酒家。醉乡真可讬,鹢首是天涯。”随着樟树步入繁盛发展阶段,至清道光十七年,樟树无论是江边闹市,还是山麓村落,无不有酒店,到处有酒沽。

《清江县志》载“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落日照江浦,轻帆过酒家”、“何时不负登临兴,把酒经过阁皂山”、“酒量吞青海,诗肩夜耸山”等生动的诗句,将樟树千年酿酒之盛、饮酒之兴勾勒地淋漓尽致。

四特酒,正是在这一幅宏博而厚重的千年酿酒脉络图谱上,伴着美好的年华发酵起舞,历久弥香,亘古至今。

美酒,是反映地域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客观体现。酿造上好的四特酒,离不开其产地樟树。

樟树(公元221年秦称淦阳,后称鹿渚、清江,归宜春管辖)位处赣中,跨赣江中游两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这里山光明媚,土肥水美,其气如春,微生物富集而稳定,尤其适合酿酒农作物生长,酿酒环境得天独厚。

晋唐宋时期,《晋书·地道记》、《新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相继记载:“宜春县出美酒”、“有宜春泉,酿酒入贡”、“宜春酒斛,随岁举上贡”。

明时,冯时化更是在《酒史》中将“宜春酒”列记为全国12种名酒之一,公认宜春樟树为最适宜酿酒微生物繁衍生息的自然酿造地区。

可见,四特酒其品质与其所在气候风土的“天时”、“地利”是分不开的。

随着樟树酿酒业数千年来的更迭与代代相传,明代“清江土烧”得以定型,到清朝光绪年间“娄源隆”酒坊老板娄德清以当地白酒为原型的不断归纳、总结和发扬光大,使四特酒集古今传统工艺之大成,创酿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由此深得民心并广开销路,成为一时红遍大江南北的美酒佳酿。

解放后,政府重视挖掘和恢复传统名产,便对“娄源隆”酒坊实行赎买。1952年,国营樟树酒厂(四特酒前身)成功创立。

从此,四特酒开始迈步走上推动中国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拼搏之路,从步履维艰到逆势崛起,从“香型创型”到品牌腾飞,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传奇故事……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四特酒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老一辈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爱,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江泽民总书记高度评价;华国锋、康克清、肖克、汪东兴、吴官正、孟建柱等领导关心关注。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四特酒的关爱,给予了四特人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亦有周恒刚、沈怡方等老一辈全国知名白酒专家组现场悉心指导,为“特香创型”总结鉴定不辞辛劳;期间还有一大批中国各界文化名流、酒业大咖与四特酒共叙情谊,或挥笔题词,或以酒会友,或深切恳谈,如爱新觉罗·溥佐、马季、钱绍武、季克良、杜子端、熊子书、胡国栋、王文哲、于若木、姜昆、戴荣华、毛国典、刘华及40多位中国驻外大使团、到访友好外宾等,为四特酒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