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鱼的时候,其实鱼会疼

旅游 味道的回忆 2021-09-08 10:30

原标题:杀鱼的时候,其实鱼会疼

刺身,这道料理的名字起源于日本。当时的日本渔民在切生鱼片的时候,因为有时候光看肉,辨别不出来,所以把这种鱼的肉和它的皮用竹签插在一起,所以就很直白的把这种行为叫做:刺身。

"刺身"这个词虽然源于日本,但是最早的吃生鱼片的记录却来自中国周朝的时候。这个吃法在中国并不那么普及,毕竟中国地幅辽阔,好多内陆地区不知道也不敢尝试。而岛国日本就不同了,四面八方都是海,海产品丰富,所以很容易被接受。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讲刺身,而且在我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突然就意识到,刺身还是蛮不简单的......对鱼来说。

疼痛是一种有意识的情绪,能保护有痛觉的动物,分辨造成疼痛的行为是否合理。所谓的"棍棒下出孝子",就是一种通过记忆疼痛而产生约束的行为。

一直以来,鱼类都被科学界认为是没有痛觉的。它们没有意识,没有复杂的大脑活动也没有新皮质,一切就是为了活着并且繁衍后代。这个观点就被广泛用来怼那些极端动物保护者。但是其实鱼类的大脑远比我们认知得更为复杂。

虹鳟鱼的骨骼系统与人类类似,因此有研究者将虹鳟鱼进行了实验。

首先得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虹鳟鱼的嘴唇被注射了蜂毒;对照组的就在隔壁的普通盐水缸闲逛。没多久,实验组的虹鳟鱼开始躁动了起来,它们在缸内四处乱撞,还会主动找缸底的石头来摩擦嘴唇;给它们注射了吗啡之后,实验组就停止了躁动。

由此,科学家们得到结论:虹鳟鱼是有痛觉的,不止是因为反射。

金鱼作为世界上饲养最多的宠物鱼类,也被做过一系列的实验。人家总说金鱼的大脑只有7秒的记忆,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金鱼不仅有痛感,还能记住痛苦的感觉。它们能有意识的想起疼痛的感觉。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像高等脊椎动物一样,鱼的体内同样有痛觉神经,来保证它们避免侵害。

2014年,法国波尔多大学也发表了一份类似的研究,证实小龙虾具有类似人类"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这说明连无脊椎动物,也有可能拥有意识。

极端动物保护者往往从"宠物"和"食物"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这种切入点让人担忧。实际上就算问个普通人:"为啥你吃鱼不吃猫?"对人们来说,一直都是这样,压根不知道怎么去回答。现在知道鱼也会痛了,极端动物保护者的论点他们看来就变得相对合理了。

宠物或者食物不应该从智慧的高低来界定,倒不如说是一直以来进化演变的趋势。人类进化成了霸主,意识到猫狗可以驯化用来帮忙捕猎;牛羊也可以驯化,但是牛羊比较不方便作为宠物和助手,而更应该是食物,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制定出来的规则。

区别在于,它们对人类的作用。我们是地球的霸王,那就心安理得地接受,是我们祖先进化得好。当然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但这种常规的饮食就是进化过程中的选择。

坚决反对虐待动物!!!但不反对人类正常的生活所需。相信虐待和为了生存而饮食,谁都能区分出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