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羊杂割”与河南“羊肉汤”有啥区别,不去喝喝咋知道

旅游 三姐姐 2021-09-07 19:20

原标题:山西“羊杂割”与河南“羊肉汤”有啥区别,不去喝喝咋知道

离开太原的那天早上,我没有在酒店吃早餐,专门跑去品尝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鼓楼羊杂割”,这可是太原有名的传统风味小吃。

每个城市的早餐都蕴含着丰富的早餐文化,体现着浓重的地方特色,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去寻一口独特的味道,其实也是了解不同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好途径。

“羊杂割”,就是太原来历不凡的一道美食。相传太原人吃“羊杂割”始于元朝,“羊杂割”之名是忽必烈母亲所赐。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其母庄圣太后染疾,被山西名医许国桢治愈并成为太后宠信御医,许母韩氏也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膳食。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不吃下水太可惜,便将丢弃的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炖煮,太后品尝后,感觉其味甚美,而且汤色乳白,即赐名“羊杂酪”。

“羊杂酪”的“杂酪”又是如何演变成“杂割”的呢?这是因为“杂割”两个字均为“记音”。“羊杂割”的“杂”,并不是指里面杂七杂八的意思,这个“杂”实际是取自蒙古语“jaidasu”(扎达酥)的简读,“jaidasu”(扎达酥)泛指牲畜的下水。而“酪”在蒙元时期的方言里还保留着汉代以前的上古读音,“酪”及以“各”为声旁的字,读音均为“gra-”。

久而久之,“羊杂酪”就变成了“羊杂割”,这种吃法也逐渐流传,成为了民间风味小吃。如今外地人来到太原总要慕名去品尝品尝羊杂割,不仅为尝个新鲜,也能追溯一番百年名吃的历史。

我觉得太原的“羊杂割”好像是河南的“羊杂汤”加了粉条,只见锅里煮着一大锅沸汤,老板将提前煮好的羊杂及粉条放在一大堆碗里,然后浇上高汤,再撒上葱花、香菜,喝羊杂割主要搭配的是店里烙的油酥饼。

当地人喝“羊杂割”也有配着炸麻花和茶鸡蛋的,我很好奇,也学着点了一份,但感觉怪怪的,不知道是该泡到汤里呢?还是他们怕吃不饱呢另加的内容?

其实羊杂汤里放粉丝的做法,我就有点接受不了,我个人觉得粉条严重掠取了羊杂汤浓浓的鲜香味道,而且老板特别实在,粉条放得不是一般的多;我扭头看到旁边一位当地的大姐,吸溜着粉条喝着汤,那感觉简直不要太享受了;我才一下子恍悟,这不是河南的“羊肉汤,而”是太原的“羊杂割”。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羊杂割”的小店,门面不大,生意却都不错,说明太原人的确爱吃这一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听说在太原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鼓楼羊杂割,风味自殊臻。一碗体开泰,四季养康健。春喝益精气,夏吃祛湿寒。秋食补虚损,冬餐血自生”。我还听说在山西一些地方亲友之间谈论起儿女的婚事来,竟是互相问候:“啥时候喝羊杂呀?”,可见喝“羊杂割”已跨越了饮食文化,成为了一种别具山西特色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版权声明】本图文版权归三姐姐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商用。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