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辣不欢》俘虏眼睛和味蕾,还收获触手可及的感动

旅游 月下清影觅 2021-12-26 01:37

原标题:被《无辣不欢》俘虏眼睛和味蕾,还收获触手可及的感动

陈晓卿为美食纪录片树起了标杆,本以为很难再有打动我的作品,没想到百城美食文化纪录片再次让我眼前一亮,第一期《无辣不欢》用不到15分钟的时长,不仅俘虏了我的眼睛和味蕾,还带来多重观感。

挑动味蕾,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提到重庆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换句话说,辣既是食客心中重庆的城市名片,也是重庆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味道。

通过视听可以判断一块滋滋作响的烤肉很香,却无法判断一盘辣椒炒肉够不够辣,因为对麻辣的感知通过嗅觉和味觉。这应该是这期《无辣不欢》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何让观众隔着屏幕感受到各类菜肴中的麻辣口感?成功挑动观众味蕾,是美食纪录片要实现的基本功。

开篇无名面庄,当食客用筷子搅动红汤里的小面并送入口中,让我第一次吞下口水,滚烫的油倒入海椒,仿佛隔着屏幕都闻到了油爆辣椒的香味;

接着转场到愉快火锅,三五好友围在桌前,热气蒸腾、鲜香四溢,马上就勾起自己吃重庆火锅的记忆;

节目让观众对麻辣有新的认知。麻和辣不是单一的味道,在大厨的手中可以千变万化,重庆不仅有小面、火锅,还有陈小彬做出的那一碗水煮烧白,水煮辣椒的热烈和扣肉的软糯在碗中碰撞,想马上得到将其放入口中的满足感;

节目用豆花收尾,让观众平复味蕾,火辣之后归于平静,一见荷叶,心生清凉,同时也让人意识到,豆花除了南北的甜咸之争,其实还有重庆豆花蘸水自成一派,看到这里,已经等不及想马上动身去重庆了。

探寻真相,传递美食文化

看馋观众,这期《无辣不欢》已经成功一半,在此基础上,节目努力探寻重庆麻辣传奇背后的真相。如果说重庆美食的灵魂是麻辣,那么麻辣的灵魂就是花椒和辣椒。

在此之前去过很多次重庆,反复品尝小面、火锅以及从红油里捞出的各种菜肴,但看过这期节目才明白,之前的这些都白吃了,自己对麻辣的理解原来如此片面。

节目中每一份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背后,都藏着对花椒和辣椒的精心挑选。一碗看似简单的小面,花椒要用茂汶花椒,又麻又香且不带苦味;

辣椒指定“子弹头”,并且粗细有讲究,细的提色,粗的提香。

愉快老火锅的店主也是从选料开始自己的寻味之旅,二荆条辣椒、石柱红三号五号,她如数家珍。热滚的牛油配上精选的辣椒,手工炒料是一家火锅店生意红火、乃至重庆火锅风靡全国的成功秘诀。

陶然居的总厨陈小彬,从弱冠懵懂到不惑年华,一直都在潜心研究菜品,他坚持做菜就要做正宗渝派,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创新。他的这道水煮烧白能够成为食客新宠,就在于他将烧白的咸香味演变为麻辣味,并且在花椒和辣椒的运用上独具匠心。

看似简单的一碗烧白,选用了石柱红和河南新一代两种辣椒,前者增色后者提辣;花椒也选用两种,江津九叶青和茂汶红花椒。从陈小彬的口中,观众可以得知两种花椒的区别,原来青花椒带来清香的嗅觉,而红花椒则具备麻香的味觉。

那家七年的豆花小店,做豆花是祝师傅的看家本领,不知道节目组做了多少努力,才说服师傅展示制作豆花的过程。《无辣不欢》带领观众领略美食之余,还带你增知识、长见识,承载起传递美食文化的责任。

拓宽格局,挖掘美食背后人性人情

节目以清晨的一碗小面开启新的一天,碗里的麻辣不再是萦绕在唇齿舌尖的单一味道。更蕴含平凡生活的安宁淳朴、街坊四邻的厚重情义,四十年的小店是连接街坊四邻的纽带,老板和熟客早已形成默契,几勺辣椒、多少油盐双方都已了然于心。

荷叶豆花店,烧椒蘸水是店主不外传的商业机密,但祝师傅和徒弟们通过豆花筑起师徒情谊,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倾囊相授,这是师徒间的薪火相传。

最后想说的是,美食纪录片依托技术发展,近几年多少有些变了味道,追求高端、稀有的食材,用升格、皮腔镜头、微观摄影、更高的分辨率对食物进行精美包装,对视听多一份追求,离观众就多一份距离。

而《无辣不欢》做到了让美食纪录片回归美食,镜头呈现和普通食客的视角高度统一,遴选的美食都是普通老百姓的一日三餐,节目始终贴地飞行,观众感知到日常好味道,以及一餐一饭背后的人性人情。

如果非要挑一个节目的缺点,应该是时间太短吧!15分钟太短,看完意犹未尽。也期待后续的节目,真的实现百城目标,这档节目将绘制出一张生动详实、遍布全国的美食地图。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