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总结了几条,简直不要“太扎心”!

旅游 一个的自娱自乐 2022-01-18 14:28

原标题: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总结了几条,简直不要“太扎心”!

大家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年味越来越淡了,找不到从前过年的感觉。

穿新衣裳、放爆竹、贴春联、包饺子、走门串户拜年、拉家常、发红包、囤年货、挂灯笼、赶大集……一派热闹祥和的新年景象,这些都是“年味”。

“年”,还是那个“年”,但不知道从几时起,明显感觉“年味”淡了很多,似乎越来越冷清了,再也找不到之前过年的感觉。那“年味”究竟被谁“偷走”了呢?

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

一:年味被爆竹偷走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去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从小年到正月十五,鞭炮声不断,地上的鞭炮纸皮怎么扫也扫不干净,尤其是大年三十0点一过,鞭炮声此起彼伏,仪式感满满,在鞭炮声感受年味是最直接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出于环保或安全方面的考虑,大大小小的城市纷纷加入到“禁燃”的队伍中,允许燃放爆竹的城市在变少、禁燃区域在扩大,大家已经很难听到鞭炮声了。都说“爆竹声中辞旧岁”,没了爆竹声,年味自然就淡了很多。

二:年味被高物质生活水平偷走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吃的啊!犹记得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大鱼大肉吃在嘴里那叫一个香,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快给肚子补补油水”。去邻居家拜年,必须抓一把瓜子、花生、糖果,回到家攒起来慢慢“消化”。

现在呢,生活水平提高了,顿顿大鱼大肉,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之前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现在平日生活里也能吃到,大家对“过年吃好吃的”的期盼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年味被高物质生活水平偷走了。

三:年味被手机偷走了

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或者饭桌前,谈笑风生,聊聊天、拉拉家常、开开玩笑、做做总结、展望一下未来……好不热闹。

如今呢,手机普及开来了,几乎从老到少,人手一部手机,或者玩游戏、或者刷视频,“自娱自乐”,家人之间交流的机会更少了,人人都变成了“低头一族”。

再就是拜年,我小时候天不亮就起床拜年,生怕一天走不完邻居、亲戚,即便路再长,也要登门拜年,大街小巷,拜年的人成群结队。现在,一个短信、一个电话,道一声“新年过来”,粘贴复制来的拜年语一发,就算是拜年了,再也找不到之前的感觉了,我们的年味就这样被手机、网络偷走了。

四:年味被快节奏的生活偷走了

过去,生活节奏很慢,尤其是农村,过年时节正值农闲,也很少有出门务工的,一到过年,人人都放下手头上的活,“一心一意”的过年,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纵有千金也不换。

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了,外出务工、加班等在过年时也是常态,来不及好好地过一个年,又要转身投入到“赚钱”的常态中,年味被快节奏的生活偷走了。

五:年味被丰富的文化生活偷走了

之前过年,想必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了,歌曲、杂技、相声、小品,这些作品基本只能在春晚上才能看到,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电视基本收不到几个台,节目非常有限,一部电视剧翻来覆去的播。

如今,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便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在网上或者电影院就能看到,小品、相声似乎也没有那么“逗乐”了,甚至都是平日里网上的段子拼凑的,再也笑不出来了,年味被高质量的、丰富的文化生活偷走了。

六:年味被亲戚、兄弟姐妹偷走了

之前,亲戚多、兄弟姐妹多,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初二走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姨妈家、初四走姑姑家、初五走叔叔大伯家……一走亲就是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表兄弟也多,饭菜分两三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好不热闹。

如今,亲戚也少了,也很少走动了,独生子女也多了,大家各乐各的,走亲访友的频率没之前那么高了,年味被亲戚、兄弟姐妹偷走了。

七:年味被疫情偷走了

以往,过年就是回家团聚的“信号”,无论身在何地,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过年,背起行囊就往家里奔,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家人团聚,过一个团圆年。

这两年,疫情闹得一些人回不了家,提倡“就地过年”,之前再寻常不过的“团圆”,如今似乎是一种奢望,年味被疫情偷走了。

最后:我心中的的年味是贴春联、放鞭炮、囤年货、发红包,是团圆、是欢声笑语、是走亲访友、是夹菜喝酒、是春晚;而如今,也许是时代在进步,也许是生活水平更高了、精神食粮更多了,年味反而更淡了,不知道是好是坏?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