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满满!中卫一村子饦饦饹子,邻里忙的不亦乐乎...

旅游 中卫天天网 2022-01-16 17:01

原标题:年味满满!中卫一村子饦饦饹子,邻里忙的不亦乐乎...

地址:中卫永康镇彩达村 视频由天天网独家出版

“过了腊八就是年”,饦饦饹子炸果子,是中卫人过年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的事。

饦饦饹子,头一天起面,第二天早起,开始和面接碱、接干面,然后揪剂子,擀张子,张子擀圆后,圆饼上面用花齿镊子,沿周边捏出花纹,中间用梅花形八角(调料的一种)醮红食色戳出梅花朵,不包馅子,叫白水饦烙子。

除了做白水饦饹子,还有用枣泥豆沙作馅的小饦烙子,还将熟葫芦泥和面,做成葫芦饦饹子。

男人操心架火炙鏊子 。饦饦络子用特殊炉具,上层有用铁链子杠杆吊起的炉盘,炉盘上用生碳(烟煤)垒砌成空心圆锥状,用泥固定后燃着,盖在中层铁制饦盘(鏊子)上,鏊子炙热后,压下上面杠杆,吊起炉盘,挪放到旁边,饦盘内放做好的生饦饹子,再压杠杆吊起炉盘,挪放到几块基子(土坯)围成的土灶上,下面用麦柴或高粱杆烧火,上下火烤。掌炉的师傅掌握火候,火大了饦饹子煳了,火小了饦饹子夹生不熟。

饦饹子烙熟后,表面刷香油,盛坛放罐,过节时拿出来吃,酥软沙甜,泡粉汤就能当饭吃,是过年享用的一种美食。一般家户每年都要饦二三十斤、甚至百八十斤面的各种饦饹子,充作过年久储的干粮和吃食。

这种习俗,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逐渐消失,手艺濒临失传,很难再看到这种炉具和饦饦络子的那种亲情场面,但是留下的那份浓浓的乡情和印象极为深刻的留恋。

好在由竺师傅接过祖辈这种手艺,开拓创新利用现代炉具——烤箱,实际上它的原理就是传统饦烙子炉具上下同时加温,又有自动控温定时功能,省却了中间翻馍的工序,表面呈美观且诱人食欲的橙黄色。竺师傅饦烙子继承传统食料和制作技艺,选用去核枣馅,选用本地特产胡麻油和苏子,味道鲜美,口感绵软又不用吐核,把独特的中卫饦烙子发挥到极致,使这一传统美食得以传承。

中卫饦烙子传承人竺师傅说:

竺师傅饦烙子是我爷爷一手传承的,已有三十多年了。

北方人喜爱面食,总能用灵巧的手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食。不知啥时候起,就有了过年讲究做饦烙子的习俗。尤其我爷爷做的饦烙子,金灿灿香喷喷,成为抢手货。我爷爷十四岁当兵,练就了做面点的身手,用烤饦烙子的手艺撑起了全家一片天。那时的莫家楼是有名的码头,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和蒙古盐商驼队成立爷爷的忠实顾客,因为驼队长期在沙漠中跋涉,需带足干粮。无论春夏秋冬爷爷总是起五更睡半夜,晚上和面凌晨三点起床,使碱接油揪剂子揉面,大小薄厚擀均匀后,奶奶沿周边用对折的铁皮夹子做出花边中间按一个红色的大花,就初步告成。

最初的饦烙子是白水(中卫方言纯面粉无油和其他配),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哪有胡麻油呢,后来才少量的加一点。

传统做饦烙子用杠杆原理三根木棒搭个架子,用铁链子吊起炉盘,上面用泥把牛粪或烟煤块磊成空心塔状,点着,下面用三块土坯架起铁鏊子, 下面烧麦秸或玉米杆,把擀好的饦烙子放在鏊子上,压下杠杆吊起炉盘放到鏊子上盖严,烤十几分钟就好了。特点是效率高,因为从前家家过年要做很多饦烙子,架起一个炉具可多家使用,缺点是设备复杂。后来每家做的少了,演变成吧鏊子直接架在碳火炉子上,这种方法简单,但耗时约二十多分钟。到了八十年代,鏊子成了文物,取而代之的是用土坯和泥砌一个高深约一米宽八十厘米的小土棚,后部做个小烟囱,棚内三十厘米高处架几根钢筋,一个带边的大铁盘子放在钢筋上,下面烧麦秸,铁盘里可放二十几个饦烙子,把棚口封严,利用麦秸火灰余热,烤熟饦烙子,中间要翻一次。

如今控温式电烤炉省工省时,做出来的饦烙子仍然味美。许多人更喜欢我家的枣饦烙子,因选用优质大枣,煮熟去核,加胡麻油豆沙做成馅料,面皮擀好后包上枣子馅料,烤熟后更加软糯香甜,口味独特,还不用吐核。饦烙子出炉后表面刷一层胡麻油色泽金黄,充满食欲诱惑。

来源:美篇大漠孤烟

猜你喜欢

1. 中卫一小伙摊上情绪化媳妇:变脸如变天 喜怒形于色

2. 最新丨春节返乡,31省区市防疫政策汇总!

3. 聚焦先行区建设 | 沙坡头区力促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