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有一道家喻户晓的野味,叫山坑螺。由于大部分地形属山区,许多山坑溪流纵横交错、清澈见底,干净纯洁的溪流,孕育着一道大自然的原始野味——山坑螺(又叫石螺、坑螺)。
山坑螺喜欢生长在干净、清澈、无污染的流水里,平时它们吸附在石缝或石块上,以石头上的微生物和小型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个体比较小,呈圆锥形,螺壳薄,色呈黑亮,肉爽,无腥,无泥。不同水质养育的山坑螺,其口感还是不一样的。
山坑螺虽然肉不算大,但鲜活无腥,肉厚饱满,嚼劲十足,清甜爽口。配搭佐料稍加制作,就是一道极鲜的天然野味,深深吮吸一口,螺肉连同着酱汁一齐送入口中,鲜香嫩滑,口齿浓香,令人回味良久。
山坑螺富含白蛋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食材。螺肉味甘,性寒,无毒,有清肝养肝、明目、祛“热气”、补肾的功效。
山坑螺的烹调极为简单,钳去尾部的螺壳,便于入味。食用,吃法多种多样,煲汤、煲粥、清蒸、爆炒等等。
说到嘬螺,也是一项技术活,先在螺的尾部用力一吸,使螺肉紧紧抵住底部,然后在头部用力一吸,由于空气负压作用,螺肉就一溜烟跑进嘴里了。
你还记得小时候一起到河里摸山坑螺的趣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