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簸箕上反复抛几下擀过的花生米就能让花生衣与花生轻松分离。
上好的糯米要加入鸡油进行炒制,才够香。
生菜包其貌不扬,但“内涵”丰富。
有经验的英姐能把每一个生菜包都包得浑圆厚实,大小基本一致。
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籺”,有说有笑,这是“幸福高州”的缩影。
炒制虾米。
一只生菜包有拳头大小,荤素搭配,饱腹感十足。
刚出锅的生菜包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翠绿欲滴的生菜叶子下包裹着用鸡油炒香的糯米,糯米下包裹着丰富的内馅:爽滑入味的猪肉、广式腊肠、虾米、香菇和酥脆的花生等。一口下去,生菜的清香、糯米的软糯、肉馅的咸香在味蕾绽放,口感丰富,层次分明,让人吃了还想吃。
这是高州传统小吃“生菜包”带来的满足。高州人历来擅长用各种米制作各式各样的籺,有甜口的,也有咸香的。“籺”早已成为高州特定的文化符号,而生菜包是高州籺的其中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生菜叶子包裹着的籺。
在高州,几乎家家户户的妇人都会做生菜包。勤劳能干的英姐就是其中一位,“年轻还没嫁人的时候,在家里帮着妈妈奶奶做籺,后来嫁人了,到夫家继续做,再后来孩子长大了,也教着我的孩子做,就这样做了几十年籺,手艺就这样不知不觉传承下去。”英姐一边熟练地包裹着生菜叶子,一边笑着说。
生菜包的制作对高州人来说,十分简单。各家口味、习惯不同,生菜包也风味不一。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糯米粉和水,搓成粉团,馅料以韭菜猪肉为主,这样做出来的生菜包呈扁平“饼”状,口感软糯Q弹,但味道比较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口味的变化,高州生菜包也借鉴了“广式糯米鸡”的做法,直接用经过炒制或蒸熟的糯米作为主材料,馅料越来越丰富,高州生菜包也变得“圆滚滚”起来。
高州人素有节庆日“做籺”“食籺”的传统。在高州,“籺”寄托了人们一生各种时期的诸多情感。比如:婚嫁要做“裹粽籺”,老人寿辰要做“寿桃籺”,新居入宅要做“大籺”等。生菜包也是高州籺的一种,但与其他籺相区别的是,生菜包没有过多特定节日意义,是一种想吃随时都能吃的籺。
据说,生菜包的由来就是因为做籺时剩下的“边角料”没有用完,聪明的高州妇人舍不得浪费,而家人又吃腻了同样口味的籺,于是便随手拿菜叶子一包,放到锅里煎,没想到别有一番风味。生菜包就这样走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
“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说不定了,许多年轻一辈都不会做籺了,也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外面都能买得到。”英姐因为手艺好,坚持用好的食材,亲戚朋友都爱吃她做的籺,她笑言,自己是“被迫”走上了“卖籺”的道路。“人人都喜欢吃,大家都跟你要,这个要送朋友,那个要送亲戚,就这样我‘被迫’做起来私房籺,有的朋友带去香港、澳门,最远的坐飞机带着去到美国走亲访友。”英姐笑着说。
每天一早,英姐的女儿们就带着食材回到娘家,帮英姐张罗着。这个洗菜叶,那个炒糯米,不一会儿食材准备完毕,大家便围在餐桌边,包起了生菜包。二妹谈起最近丈夫工作上的新变化,三妹说起孩子的进步,温馨又窝心。或许这就是高州人喜欢吃籺的原因吧。
撰文:邱茜 摄影:周浪
本版统筹: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