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厨房的瞬间开始,你们就肩负着烹饪美食的责任。这无关经验和立场。
咕咾肉,一道名不见经传的粤菜。却是最能说明厨师厨艺的功底,在这两广地区,汇集了八方高手,一份咕咾肉,各有各的千秋。
想要既吃肉吃到满嘴流油又想吃到顺滑多汁的水果,那么菠萝咕咾肉,这一道兼具咸甜鲜的老牌粤菜会是不二选择。
菠萝,夏天的时令蔬菜,但是偏爱甜口的广东人智慧得将这一夏天才能品尝的水果融入到菜系中,美食的诱惑让人们绞尽脑汁去得到它。正因如此,才会有如此之多的美味佳肴,而菠萝咕咾肉就此诞生。
菠萝本身能够健胃消食,而且本身味道酸甜可口,非常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并且不会对身体产生过多负担。菠萝是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更是很大的助力,减轻便秘的痛苦。而且菠萝本身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酶,如果你吃了油腻的食物,再吃一点菠萝能够解腻而且能够抑制身体对于脂肪的转化。所以在某些菜品中我们也能见到菠萝的身影。
咕咾肉选用的是猪梅肉,也就是猪前臀尖肉。其实此处的“梅肉”应当是“枚肉”,因为每头猪身上只有两枚前臀尖。这块肉可以算得上是皇冠上的珍珠,有肥有瘦还有筋,在粤菜料理中常被拿来做叉烧。做咕咾肉的时候,枚肉切成适口的肉粒,即便是小孩子,也能轻松一口一个的大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把菠萝咕咾肉看做是“异类”,比起做一道主菜,菠萝咕咾肉更像是一道饭桌上的零食,。裹着酸甜汁的炸肉粒,配上酸甜适口的水果,在粉芡的调和下,果与肉都金黄剔透,因为其酸甜开胃的效用,更像是为了下一道“硬菜”来开胃的“餐前甜点”。
我对菠萝咕咾肉的重新认知源于《满汉全席》,就见罗家英左右开弓,三下五除二,一盘晶莹剔透的咕咾肉就上桌了。直叫屏幕前的我馋的流口水。
大部分人在听到“咕咾肉”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好奇,这个菜名到底打哪来的?关于咕噜肉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来自卤肉,因为卤水用很久,使用“老卤”,就称为“古卤”,来卤肉,于是就叫“古卤肉”,后来就变成了“咕噜肉”。(这个说法完全无视咕噜肉是个甜酸肉的事实,而卤肉是咸的。)有的说是因为老外发音不准,把“古老”发成了“咕噜”的;有说是因为太好吃,一吃进嘴巴就“咕噜”一下囫囵吞下肚子的(还把这个故事栽到李鸿章身上);还有的说是海外华侨自创的糖醋肉,得到老外的欢迎,于是再传回中国的......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传说都不对。咕噜肉最早是起源于河南省豫菜里面的“酥肉”。 话说古时候中原战乱,一支河南人辗转从中原来到广东,定居在现在的梅州一带,成为了广东的客家人。客家人保留了不少来自中原的传统文化,比如“汉剧”就是说官话的,而“客家话”这个方言,如果不考虑音调的话,跟北方官话很像。客家人在过年的时候,保留了先祖在河南过年的时候做的一种“酥肉”,就是把五花肉切块裹上粉炸香的食物;但是,客家人在做的时候呢,就加了一点改良。就是把五花肉切块裹上粉炸香以后,再开锅炒糖色,然后趁热把一块块的酥肉放进锅里面融化的糖浆里面去滚成丸子,然后收火,撒上芝麻,让糖浆凝固。于是,就产生了一盘外面包着糖浆,里面酥脆,第三层软糯香甜的肉丸子,过年用来祭奠祖先,祈求来年的生活甜甜蜜蜜。因为做这种肉丸子的时候要骨碌骨碌地把炸肉丸滚动以均匀裹上糖浆,人们就开始把这种肉叫“轱辘肉”。
山南水北,美食从不会辜负人们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