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人的腊八节。

旅游 悦行崂山 2022-01-10 07:57

原标题:崂山人的腊八节。

崂山人的腊八节

作者 / 王明伦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腊八似乎可有可无。因为在它之前是“大如年”的冬至,其后则为万民所盼的春节。 “吃了腊八煮(粥),还有二十天另两宿”,“嫚、嫚,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流传的民谚,似乎让腊八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虽无足轻重,但应景的程序还是少不了的,这天的标配是喝腊八粥。勤劳的主妇们一般在头天晚上就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大米、小米、黍米,花生、栗子、高粱、黄豆、绿豆……食材虽琳琅满目,但只能选八种同煮。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其说法各异,仅流传在崂山地区的便有数个版本:

传说早年间有八个在人间管事的小神,他们品行不端,臭味相投,经常合伙祸害百姓。后被玉皇大帝察觉,遂处以不给饭吃的惩罚。这八个小神饿极了就到人间来抢百姓家的米粥喝,诸般恶行最终惹得玉帝龙颜大怒,将其打入阴曹地府变作小鬼。虽屡遭惩处,他们却仍不思悔改,时不时溜出去偷鸡摸狗。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担心春节期间再来骚扰,便于腊八这天将象征八个小鬼儿的八种粮食放在一起熬成米粥,杀鸡儆猴,终绝后患。

腊八还与宗教有关。相传“真武神”当年为潜心修炼远走他乡,得道成仙后方回家探望双亲。母亲见多年未有音讯的儿子突然归来,高兴得不知该做什么饭才好,情急之下,便将家中刚收获回来的八种粮食掺在一块,熬了一锅粥给他吃。因稀稠相间味道独特,遂延续至今。另一说法是腊八这天为释迦牟尼的成佛日,每到该日,寺院中便取五谷杂粮煮粥供佛斋僧,施舍贫民,后传入民间形成节日。

不过有个曾编入“文革”之前语文课本里的故事似乎更接地气:古时候有夫妻俩老来得子,所以十分溺爱,使其养成了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惰性。儿子长大后娶的媳妇也是一丘之貉,小两口好吃懒做,不思耕种,常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二人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坐吃山空,将家产耗尽。腊八这天,家中已经断炊,夫妻俩饿得眼冒金星,挣扎着爬起来打扫了一下缸底囤边,共收集到八样粮食熬粥果腹,不久于风雪交加中冻饿而死。他俩死后邻人引以为戒,于每年这天煮粥食之,借此教育子女要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大凡传统节日都有所禁忌,腊八亦是如此。对那些口无遮拦的孩童,大人们会反复叮咛: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谁再敢说“淡话(脏话)”就给他把嘴撕成个“破口(豁嘴)!”“冬不推,腊不捣”也是流传在崂山地区的民间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至当日忌讳推磨,腊八这天不能“捣米”。究其来历,却没人能够解释明白。

“拖着腿,拉着腰,怎么也得等着吃了那顿腊八糕(粥)。”这也是与腊八有关的民谚,其释义有二:一是指人们对腊八粥的向往,另一说法是指那些仍在苟延残喘的苍蝇——这种令人讨厌的昆虫,往往到了腊八仍不绝迹。不管孰是孰非,在滴水成冰的冬日,清早起来能够喝上一碗香甜醇厚、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贫困年代里对疲惫的身心莫大慰藉。

腊八节当日,人们喜欢用糖、醋腌制“腊八蒜”。虽然制作起来颇费工夫,但大家仍乐此不疲。色泽碧绿、味道酸甜、脆辣的“腊八蒜”,是正月里吃够了大鱼大肉的人们下饭解腻的一道美味。

另外崂山过去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很多人腊八这天会上山去采摘映山红花枝,拿回家后插入清水瓶中。只需每日给它换一次水,那些原来只有黄豆粒大小的花苞便会一天天变大、泛红,于春节期间盎然怒放,营造出一片灿烂的春色来。说来奇怪,只要换水及时,凡在腊八节这天折回的映山红花枝,不在除夕就在初一开放,这一点屡试不爽。

“过腊八,年歘歘(chua)”,一过腊八,年味便愈来愈浓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扫灰”,赶集采办各种年货。鱼肉蛋菜自不必说,挑年画、揭“灶禡”、请香烛、买鞭炮……当然还忘不了添置碗筷,祈盼来年增添人口,家业兴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节已越来越不被重视。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一碗平淡无奇的杂粮粥,已难以让人感受到昔日的温暖。岁月不居,时光如流,那些贫困年代曾经拥有过的“小确幸”,终将变成一代人心中美好的回忆。

“腊八节”主题剪纸

剪纸/苏霞

王明伦,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崂山区文艺智库专家,青岛市首批农民艺术家。出版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苏霞,女,1965年2月出生,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青岛市首批农民艺术家,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崂山区道德模范。剪纸《冬至饺子》和《复兴号》分别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和“朝闻天下”播出。《中国文艺报》曾整版介绍其剪纸艺术创作成长道路。上合青岛峰会16米主题剪纸长卷、国庆七十周年19.49米剪纸长卷、抗击疫情系列剪纸和《崂山十二景》《五常》系列剪纸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近百家媒体刊发,作品多次登上《学习强国》。

转自:崂山文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