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七天乐:细说宋朝人如何花样过冬至

旅游 知识巨轮 2022-01-27 21:55

原标题:冬至七天乐:细说宋朝人如何花样过冬至

冷风乍起,气温陡降,街巷处处,黄叶飘零,不觉又到岁暮年初时节,一年一度的冬至悄然又至。每年冬至,北方照例是吃饺子,我们这南方的小城,风俗却截然不同。

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早起,用菜籽油炸各种各样的食物,最常见的便是炸糍粑、炸干子、炸南瓜饼、炸山芋圆子,最后照例是用芝麻油炸鸡蛋,大人小孩都要吃一个,据说是在这一天吃了芝麻油炸鸡蛋,来年一年都不会咳嗽。

八九十年代日子过得苦,一年到头就眼巴巴瞅着这一天早些到来,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吃各式油炸美味食物。

如今人人皆忙碌不堪,小孩忙着读书,大人忙着挣钱,这冬至节令,又大都是在工作日的时候,所以早已被太多人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有上了岁数的留守和退休老人,还在坚持过着这个对于今人而言,早已是可有可无的冬至节。

可是,冬至在古代,可全然不是这般被冷遇,尤其在两宋时期,那简直是比过年还要来得郑重和隆重。

俗语说,冬至大如年,可不是随口一说的。北宋时明确规定,元旦、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南宋时略有调整,元旦、寒食、冬至,各休假五天(据《文昌杂录》、《庆元条法事类》)。

关于宋时的冬至,记载最详细的大概要数《东京梦华录》了。书里第十卷开篇就写冬至,然后是短短数行字,就给冬至定了最高的格局: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穿新衣、备佳肴、祭祖先、走亲戚、饮美酒,穷人家即使借钱,也要过好这个冬至,这哪里是过节,分明是过大年的节奏啊。尤其可见,冬至在宋朝的重视程度之高。

民间是如此,皇家更是隆重得不得了。接下来,孟元老开始长篇大论,用千字的篇幅,一节又一节的文字,细细描摹皇家如何过冬至。

当然,这里面,最多描写的还是皇家祭祀的宏大场面,尤其是在恰逢大礼之年,皇上去南郊祭祀,那简直是开封城的全民狂欢节。

这其中,作者最先落笔,也是最有看头的就是,皇家的车象队伍。经过驯象师专业训练过的大象车队,从宣德门至南薰门来往一遭,那真是吸睛无数。

这众大象,在宣德楼前,还能面朝北方,学人前脚立起作揖唱喏,博得众人阵阵喝彩欢呼。这现场才艺表演,自然也将冬至的节日气氛推至高潮。

因为全国放假,所以开封城的御街上,观看车象队伍的百姓,简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其热闹火爆程度,比之八月节钱塘江观潮,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在皇家层面,在民间,因为全国休假,街上所有的店铺,也都关门歇业三天,大家都忙着吃喝玩乐喝酒赌博去也,一如今天我们正月过年,店家关门快递停运,只不过,他们是过节。

《武林旧事》记载说:

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既然是过节,当然少不了节日的特色食物。

不过,宋朝冬至的节日食物,既不是饺子,也不是各式油炸食品,而是馄饨。当时还流传一句谚语:冬馄饨年馎饦,意思是冬至吃馄饨,过年吃片儿汤。

今天看来,过这么隆重的冬至,就吃个馄饨,未免太寒伧了。不过,这只是节令代表食物,当然不止这一样。还有,就是吃个馄饨,人家也要吃出个花样来。

据《武林旧事》载,他们做的馄饨,有几十种颜色几百种口味,富豪之家,还特意把馄饨放在各种贵重的金银器皿里,高调炫富。远远望去,一片橙黄橘绿,金黄灿烂,谓之“百味馄饨”。

除了馄饨,还有其他食物,馄饨再好吃,口味再多,也架不住整天吃啊。

《东京梦华录》里说,“是月卖糍餻、鹌兔方盛”,也就是说,除了馄饨,还有糍粑,不知道可是油炸的;还有鹌鹑兔子等各种野味供下酒,因为节逢秋冬,正是狩猎的好时节。

鹌鹑肉鲜香扑鼻,兔子肉细嫩可口,在炊烟缭绕中,人们推杯换盏、侃天说地、不醉不归,其乐陶陶。

这是在孟元老的北宋朝,南宋时节,在偏安一隅的杭州城,除了照例的穿新衣吃馄饨聚会喝大酒,人们又增加了逛城隍庙,去岳飞祠进香的民俗活动:

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武林旧事》)

在喧嚷人群中,在袅袅香烟里,在深深跪拜时,人们总结着即将逝去的这一年的得失成败、甜酸苦辛,这一路走来,人生万般滋味,蓦然间一齐涌上心头。

然后日子终究还是要过下去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一刹那的感伤之后,人们又开始憧憬着来年的改天换地、宏图大展、再创辉煌,更衷心期盼着能有如岳飞般忠勇护国之士再降人世,护佑南宋朝廷国祚永延,庇护大宋子民世世安康,永享太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