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心新岁切 最忆是年味

旅游 南方日报 2022-01-30 06:11

原标题:乡心新岁切 最忆是年味

大红灯笼高高挂为客家人的春节带来浓浓“仪式感”。陈泽铭 摄

江北老街,市民正在挑选春联。赖俊权 摄

一个个火红的灯笼,营造出热闹的新年氛围。陈泽铭 摄

文/赖俊权

浓浓年味,最忆是乡愁,对于客家人来说,平安幸福是新年最美好的愿望。

客家年俗保留丰富传统文化

客家人的年,其实早在农历十一月就开始筹备,准备年货,炒粄皮、炸豆腐,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等。传统意义上的年是从小年(年廿四)开始,俗话说“年三夜四,不再劳作”,小年这一天,妇女开始准备过年期间需要用的柴草,会扫屋,除旧迎新,洗抹家具,整洁干净迎接新年。

年廿五就是“入年架”,即北方地区所说的“年关”。其间,大人不再打骂小孩,告诫小孩说话要多说吉利的话。

年廿七、年廿八,外地工作的人陆续回家,本地人没做完的工作也留待明年,这时家家户户会磨豆腐,大多数家门口的小鱼塘,也基本全部放水捉鱼。

客家人的大年三十,大伙儿会一早起床,用糯米粉煮成浆糊,忙着贴春联、贴窗花、贴门神。有些人也会穿新衣、敲铜锣、拜祭祖先,祈祷来年幸福。

除夕这一天,中午吃一种“洋粉”之类的客家米粉,而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是一年中最豪华的晚餐。饭桌上必须有鸡、鸭、鱼、肉圆,还有酿豆腐,客家人常常把一种红曲米加进菜里,把菜染成红色,如红焖猪肉、红豆腐、红肉圆等。红曲米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寓意“红红火火”。

吃年夜饭前放爆竹,饭后家长会为小孩包“压岁钱”,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既是祝福也是希望。小时候觉得过年是最有趣的节日,点爆竹看烟花,不用做事还能开心一整天,更别提还能收“利是”。

年夜饭结束后,没有沐浴的人赶紧沐浴。当天晚上,灯不能熄,被称作“照岁”,除夕夜是要守岁的,窗外的鞭炮声一直没断过。直至深夜12点,客家人会打开大门迎接财神,辞旧迎新,展望来年。

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很多人已经被震天响的爆竹声吵醒。门前遍地的红色鞭炮预示着新一年开始。这一天,客家人有许多讲究,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孩子们起床后看见长辈要问新年好。许多人会在老屋门口的禾坪上、祖公厅前、水井边空地跳绳、拔河、下象棋、猜谜语、闲聊等,其乐融融。

这一天对于习惯了忙碌的农村人而言,是非常休闲的,喜欢清静的人会与邻居一起喝茶、聊天;爱热闹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玩耍。到了下午,有些家庭会拍全家福,定格幸福瞬间。幼年时的照片,随时间推移变得弥足珍贵,它把家族的团结和融洽,扎根于每一位家庭成员心中。

大年初二以及初四,是回娘家的重要日子,客家话叫“转妹家”。每到年初二及初四,凡是客家聚居区,大路小路上人来人往。客家女婿挑礼担、客家妹子背孩儿,风风火火往娘家赶……好一幅熙熙攘攘“转妹家”民俗画卷。

到了年初三,按传统年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劳动人民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年初五,出“年架”。客家人认为,正月初五是财神下凡,选这一天开市能够招财进宝。年初五、初六,店家会将店铺内外的灯全部点亮。吉时一到,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生意兴隆。

正月十一至十五,客家人会为上一年出生的男孩举行上灯仪式,也叫赏灯、升灯、响丁。“灯”与“丁”谐音,象征光明与希望。客家人借“上灯”来庆祝“添丁”,表示对于生命延续的感恩。赏灯时节,客家人宴请亲朋,增进团结和凝聚力,赏灯文化也由此流传了下来。

客家地区浓浓的年味里,始终有传统文化贯穿其中。春节期间,梅州各地乡间的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唱歌、舞狮子、放鲤鱼灯等,从初一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后才散场。

留存在客家美食中的浓厚年味

年幼不知生活啥滋味,每天除了玩、学习就是盼着放寒假过年,往往是刚刚过完这一年,又开始盼着下一年。

在客家地区过年,吃饭少不了喝客家娘酒。“家家酿娘酒,人人喝娘酒”,反映了“娘酒”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往往蒸好娘酒,年就到了。

客家人过年也少不了客家年糕。入“年架”后,家长开始蒸年糕,年糕主要用掺了粳米粉的糯米粉、红糖(或白糖)为主材料,加水、加料和好,揉成团,压实压平,表面撒上一些熟芝麻,放进大铁锅里,用柴火蒸上一整天。出锅的时候,甜香四溢,简直令人垂涎三尺。年糕冷却后,切成一块块小方块,可炸可烤,美味之极。

同时还有炸煎圆、芋丸、兰花根、油角之类的小吃。春节前,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做炸煎圆、馓子是最快乐的时光。

客家人初一早上会吃斋,以芹菜、豆腐为主,意为勤劳致富发财。到了正月初七,会专门吃“七样菜”。所谓“七样菜”,就是把七种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煮,梅州地区“芹菜”喻指“勤劳”,“蒜”指精打细算、会当家,“葱”指“聪明、能干”,“韭菜”指“长久”,肉圆指“团圆”,“鱼”指“年年有余”,“豆腐”指“富裕”。客家人的七样菜,体现出某种生活哲学。在春节,人们几乎餐餐大鱼大肉,初七吃这道菜,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

春节是客家人美食扎堆的好时节,各种年料、灌腊肠、腌腊肉等应有尽有,人们往往在赏民俗、迎宾祈福、舞龙舞狮中迎接新年,韵味悠长。客家春节文化像是一颗种子,从儿时种在我们心田里,随着我们长大,它也遇见丰富,如一棵参天大树,教会我们看透百味人生、做人立世。

客家人的乡愁,是长期奔波后对故乡的思念,在尝尽世间百味后对故土的怀想。新年成了客家人心灵归根的日子,而年味就成就了客家人浓浓乡愁的寄托。无论他们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回头看一看自己的根脉,记住这份家国情怀,在城市化极速发展和年味逐渐淡薄的今天,客家人用独特的韵味,耕耘着年味,共同守护这片精神家园。这也是在时代的嬗变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