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只好家乡那一口 | 李昌喜》
几道家乡菜,无需“浓妆艳抹”,只是“清水出芙蓉”,却总能触碰到内心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2022年1月10日,周一,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我请四家老乡吃午餐。
尽管是工作日,但老乡大多老板、退休人士,时间自然是灵活而充裕的。老乡们提出要在家吃,都说我茶饭好。是啊,几道家乡菜,无需“浓妆艳抹”,只是“清水出芙蓉”,却总能触碰到内心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每年腊月初,年逾八旬的岳母总要赶在妻子生日之前,快递老家好多腊味过来:香肠、豆腐干、风干的山鸡;当然,妻妹也会快递魔芋、腊肉等土特产,给她姐姐过生日。就像我的生日在农历三月,岳母、叔丈总要快递“明前茶”给我过生日一样。还有我四嫂带过来的马桥纯苞谷酒、炸胡椒(已炕过,半成熟,便于保存)。
有了这些家乡特色食材,我自然很有底气地列出“腊八节”午餐菜单:一个汤:风干山鸡炖淮山;四个凉拌菜:凉拌香肠、凉拌豆腐干、凉拌猪肝、凉拌藕片;九个热菜:炸胡椒炒肥肉、腊瘦肉炒青椒、干煸牛肉、韭黄炒鸡蛋(老家带的山鸡蛋)、酸辣魔芋、蒜蓉红菜苔、清炒荷兰豆(豌豆角),除这些外,我还做了两个海鲜:香酥带鱼、油焖大虾。三个开胃配菜:麻黄豆、腌元荷(老家带过来)、还有我亲手制作的豆腐霉(臭豆腐);主食:炕馍馍片、米饭;酒水:马桥纯苞谷酒、叔丈送的蓝莓酒。
中午十二点半,准时开饭。因在家,气氛越发热闹而温馨!那种氛围是酒店无法比拟的。我多次提出要老乡们先吃,边吃边上菜,以保持菜品的颜色和口感,但老乡们坚持必须一起吃。以至于先炒的菜有些凉了,好在这边冬天不太冷,当天的温度也是摄氏21度。白酒、蓝莓酒自愿选择,但依然坚持前三杯大家一起喝。我喝了蓝莓酒,又喝白酒,因不胜酒力,又是两样混着喝,自然是喝醉了。妻,一向不喝酒,但也喝了几杯蓝莓酒。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自己请客,自己不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哪来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呢?菜品主打“记住乡愁”,老乡们无所顾忌地吃着,开心地回忆着过往,怀念曾经的岁月!主食馍馍片(馍馍是妻亲自蒸的,我不会做面食,煮面条除外),我将馍馍片炕至两面微微焦黄,撒细盐少许,略加辣椒面儿,出锅时加葱花配色,稍作翻炒。一个老乡在吃馍馍片时说,吃炕馍馍片,必须挄上一层豆腐霉,那才叫绝配。她这一说,大家都异口同声,“都是这么干的!”我一边劝大家多吃点儿菜,又担心“瘪谷子占了仓”,侄子阿聪已安排了晚餐。因为有盘炸胡椒炒肥肉(肥肉切成丁,不是肥肉片),好几个老乡又吃米饭拌炸胡椒。最后,家乡的菜都吃完了,两个海鲜静静地呆着,几乎无人碰,只是我尝了尝“咸淡”。“好撑啊,吃得太饱了”!我想这不仅仅是安慰!
晚餐,侄子阿聪邀请原班人马。酒店华丽、粤菜精致、“瓶装酒”奢华。大家开心聊天、频频举杯、点到为止地吃菜,阿聪和侄媳热情地给每一个老乡敬酒、劝大家多吃菜。大家都说中午吃太撑、不饿。我说只怨“瘪谷子占了仓”。最后剩了好多菜,当然是点了很多菜。
是啊,叱咤于商海、奋斗于职场的老乡们,无数次的应酬,吃遍了粤菜、川菜、湘菜,还有客家菜、潮汕菜、本地菜,但始终忘不了家乡那道菜,即使离家再久,走得再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汤一饭,总是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上,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李昌喜,湖北保康人,现居广州,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