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旅游 中国国家地理 2022-08-07 09:31

原标题:为什么长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为什么长江流域流行早上喝酒?

2014年12月22日清晨,长江宜昌市葛洲坝三江航道江面水雾蒸腾。

头图摄影/刘蛟

清晨,雾气弥江,寒气裹挟着饥饿扑向街头行人,刚下班的或准备上早班的人,三三俩俩来到早餐店,点上一碗热面,二三两小酒,几个小菜,暖身又充饥。 这种吃法,就是早酒。

荆州早酒(沙市区迎喜街)

摄影/苏丹卿

早上喝酒,乍一听,还挺刺激。因为“早酒文化”自带 新奇和江湖气质,在自媒体圈引发了不少关注。我们也忍不住好奇:早酒是什么?哪里的人爱喝早酒?喝早酒也是一种文化?

早酒,顾名思义,即是早上喝的酒。

得是 早上10点前喝,过了不算。

而且不能喝多, 2~3两即可,不能耽误生计。

为什么一早起来要喝酒?

其实,事出有因

我们通过探秘发现:

  • 1.早酒的兴起,与 长江水运 息息相关
  • 2. “移民” ,在长江流域画了个早酒圈
  • 3.早酒既有魅力又惹 争议
  • 番外:早酒小吃一览

全文及番外约6216字,图(表)39幅,阅读约需8分钟。

01 早酒的兴起

与长江水运息息相关

长江,一条横贯东西、流金淌银的中国经济大动脉,?系航道通航?程 6.5万余公?,占全国内河通航?程的 51%。年货运量常年保持在20亿吨以上,是世界上内河运输 船舶数量最多,也是船舶?型化发展 速度最快的通航?河。

武汉阳逻港。

长江,既成通途,便是黄金水道。

港口码头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移民”,商人、手工业者、码头工人、铁路工人等纷纷进场。长江沿岸码头上,从早到晚,人们步履匆匆,满目繁忙。商人们一早便出街跑生意,工人们也早早到码头装货卸货,为了赶时间及补充能量,人们纷纷在外食用 高热量的早餐,甚至配上早酒,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武汉的过早小吃。

摄影/仲春之会

工人们喝早酒,酒不用太好,以量取胜,搭配肉食、卤味,喝酒暖身,舒筋活血之后干起活儿来更有气势,特别是工人们一早就要开始重体力劳动,所以“ 早酒”的饭菜热量大,碳水多,口味重。有些地区渔民们半夜至黎明在长江上捕鱼,江上湿气重,早上回岸之后吃肉喝酒驱散湿气和寒意……慢慢地,在长江流域,滋养出了“早酒文化”。

在长江上游,四川合江有“ 吃豆花、喝早酒”的,重庆万州则“ 吃格格,喝早酒”。

位于川渝黔结合部的 泸州合江县,东与重庆市江津县接壤,南与贵州赤水市、习水县相邻。赤水河在此汇入长江,生成三条水路,一条是顺长江而下到重庆、武汉,一条沿习水河到习水县,另一条溯赤水河至茅台镇。上千年的水陆要道,商贾往来,舟楫如云,成就了合江历史上的商业繁华。这样的地理优势催生了合江 早晨吃豆花、喝早酒的习俗。图为四川泸州合江豆花。

摄影/zy

沿江而下,来到 “上束巴蜀,下扼夔巫”的重庆万州,因境内雨水充沛,从山上发源的溪流众多,这些大大小小的溪流呈枝状分布,均在万州汇入长江之中,成就了 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万州港”。水陆通达,人口聚集,万商毕集使万州日渐兴旺,可谓“灯火万家、尘市数里”。在这繁忙市集中,现如今流行着“万州三绝”: 万州烤鱼、万州面、万州格格(蒸菜),而因商埠文化兴起的 “吃格格,喝早酒”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在。

左图摄影/琼瑶瑶

长江中游,湖北的 宜昌、荆州、武汉等码头重镇,不仅是早餐文化浓重,也是早酒最为盛行的地方。

长江出重庆,至湖北,第一站便是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宜昌,地处鄂西山区与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高低相差悬殊。穿城而过的长江在宜昌倾泻而下,长江上游及中游的界限,在这里有了明确的分野。因濒临长江,承接入川、出川的各种物资,码头是宜昌人最常见的工作地点,宜昌人的饮食习惯,也颇有些火辣的码头特色: 一碗火辣的红油小面配上火辣的早酒,也是宜昌街头的日常。图为宜昌西陵峡。

坊间口口相传的 荆州,上通重庆,下联武汉,在繁忙的长江中游水道上亦扮演着瞩目的角色,“早酒文化”在其境内的 沙市、公安和监利等地蔚然成风。

1909年的湖北沙市码头。

沙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这里码头工人是早酒的忠实拥趸者,早酒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日之计”的能量支撑,更是繁重劳作之下的精神抚慰。一早 5、6点,码头逐渐繁忙,工人们相约来到小馆, 红汤牛杂、羊杂炖在锅中翻涌着热浪,配上 2~3两散装白酒,喝至微醺,满血上工。图为荆州沙市区迎喜街上常见的 “早酒套餐”。

摄影/苏丹卿

在荆江南岸的 荆州公安,“地当南北之冲,水陆交驰,为南北咽喉”,也是长江沿岸一个重要码头。过去很多码头工人搬运货物,从晚上一直忙到天亮,早上收工的时候,为了犒劳以下劳作了一整晚的自己,他们经常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喝至微醺归家,沉沉睡去,褪下疲惫,为又一轮的劳作积蓄能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在公安县当地许多早餐里,逐渐开始流行 热炉煮肉下酒的“过早”场景。

摄影/崇子

自公安顺长江向东南方继续行走,来到了另一个码头重镇—— 监利旧时监利码头上开工之前,酒肆小厮会以 竹制小吊桶为工人们打酒,按吊收钱。东家们愿意让工人们多多热身,干活麻利,工人们相信吊酒能多多吊出东家的银子,因此,早上多喝酒多出力的风气逐渐扩散开来。如今,在早晨的监利街头,仍随处可见就着 小锅喝早酒的老嗲嗲们。

摄影/茹枭青

地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武汉, “九省通衢”的名气早已家喻户晓。码头的兴盛繁华,令武汉商贩云集。货如轮转,贩夫走卒、肩挑手扛的汉子脚步匆匆,往来 集市、码头,人们要抓紧时间用早餐,填饱肚子、补充能量,延续至今,形成在外 “过早”的习惯,现如今武汉“早餐之都”的称号亦是声名鹊起。

在武汉 “过早”,选择太多,可以 一个月吃下来不重样,热干面、豆皮、生煎包、牛肉面、糯米包油条……还有不得不提的解腻神器 “蛋酒”,在甜米酒烧开后,加入鸡蛋和枸杞,香甜滑嫩,早上喝上一碗甜甜暖暖的“蛋酒”,一整天都充满幸福感。图为武汉蛋酒的制作过程。

摄影/Viking

来到长江下游,也有喝早酒的习惯,但是规模不如中游地区。位于长江出海口的 江苏昆山花桥镇和上海城郊,有零星聚集喝早酒的市镇。

航拍上海长江入海口的港口码头。

昆山花桥镇,东临上海西接陆家镇,是个地地道道的惬意江南小镇。在清晨的市集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地的酒友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这里。就着 早面的浇头,一口咸菜一颗毛豆,就能喝掉 半斤黄酒,讲究一些的,就会点上一个小菜,一小盘藏书羊肉,就开始畅饮起来。除了本地黄酒,还有喝甜米酒和白酒的,惬意万分。

摄影/四季芭比

上海的“魔性”,还体现在喝早酒上,上海人喝早酒,不在市中心正规的酒楼茶肆,一般在城郊,店面是街头巷尾 “小门脸”,有的干脆是集市的 露天排挡,挂的也都是羊肉馆店招。在这些地方,现在依然保存着吃羊肉喝早酒的习惯,而就酒最好的搭配,往往是 一碟咸淡适宜的白切羊肉或羊肝或羊杂汤,肥美甘香,百吃不腻。

摄影/一只荷包蛋

从上游到下游,我们发现,流行喝“早酒”的地方,多在长江中游地区,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早酒文化的“挖根”,我们推测这与 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地区之间的人口区域流动相关。

02 “移民”在长江画了个早酒圈?

长江中游,起止点是从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水系包括中游干流区间、汉江水系、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份。依托 “一江两湖”(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的交通优势,湖北、湖南、江西三地 “趾相错,踵相接”,人文相融。

江西九江,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泾渭分明”,江水西来浑浊,湖水南来清洌。

摄影/张玉

说到“一江两湖”的人文交流,不得不提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移民浪潮——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这场批持续百年以上的大规模的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阶段性地位,不仅 奠定了两湖地区的人口格局,还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重庆的人口结构带来了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重新塑造了 长江流域人口地理格局。严谨起见,我们引用了两处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清代以前,湖北人口发展缓慢,相对来说是人口稀疏之地。特别是在战乱之后,会留下大量的抛荒土地,移民很容易能够生存下来。明代人包汝楫在《南中纪闻》中曾发出了“海内旷土总不如湖广之多,湖广真广哉!”的感叹。……明初出现的“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也与这种因素密切相关。

——宋传银《秦至清代湖北人口迁移特征析论》

明清期间,江西是一个主要的移民输出地,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迁入湖广(今湖北、湖南)。到清初,四川受战乱影响,人口稀少,清政府采取鼓励迁入的政策,大批移民从湖广等地涌入四川,形成“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流。 今天四川和重庆的大部分是当初移民的后代,他们的姓氏大多可以追溯到湖北、湖南,或进一步追溯到江西。

——葛剑雄《迁徙的姓氏:追寻移民的脚步》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赛金镇袁家坝村卫星图。在四川南充市的仪陇县就有一支袁姓,其祖籍曾在 江西吉安市吉水县,据记载,他们先祖在明永乐年间迁到 湖南永州居住,康熙帝发布移民入川的诏令后,又迁徙入川。

江西人又以经商见长, “江右商帮,负贩遍天下”,因此在移民定居点选择上多居城镇,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早酒文化现象,又多出现在城镇,江西移民和长江早酒文化的流播是否有联系呢?(更多证据有待考察。)

2022年1月30日,一名挑着年货的旅客在江西九江站准备乘坐6026次 “公益慢火车”(江西九江到湖北麻城)。

摄影/胡国林

同样有趣的是,在江西泰和有一个“江南都江堰”——槎滩陂,出资修筑这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人,是一位在唐安史之乱时,渡江南来定居泰和的 周姓监察御史,名叫周矩,周矩定居泰和后并在此繁衍出了 爵誉村一代代的 周氏后裔。当我们在看到周姓分布图时,会发现,长江流域的早酒文化圈,竟然与“周姓分布”有着奇妙的重合之处。这是巧合吗?答案无法考据,但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

人口地域间流动的过程,是各地区间 社会观念、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的交融与重构过程。三地之间人口区域流动频繁,也为 “早酒文化”在长江流域的流播创造传播条件。

跟着“移民”的脚步,我们对 “早酒文化”的流播路线做了不科学推测:早酒起源于 江西农村,在“江西移民”的推动下,先进入 两湖地区,并在此兴盛起来,而后逆流而上传至 川渝地区,并随着近现代长江水运的发展,逐渐传入经济繁盛的长江出海口。

根据“早酒文化”的流播路线,我们大致将“早酒文化”分为起源于农村的 萌芽阶段-流行于港后码头的 兴盛阶段-退居市镇的 衰退阶段。

俯瞰江西省 吉安市泰和县苏溪镇苏溪村。

摄影/邓和平

在坊间流传着“早酒文化是码头文化的产物”的说法,早酒文化虽然与码头文化联系紧密,但这个说法放在 “泰和早酒”上说不通。

泰和人喝早酒起源于农村,据当地人介绍,在这里的乡村,每到秋收过后的 农闲冬季,家家户户都会 做冬酒(发酵米酒),到了 农忙时节,“大部分农村家家户户每天早晨必蒸上一大甑米饭,餐桌上还会有几个炒菜、 几两米酒,这一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引自《寻味庐陵》,李柳生著)

吉安冬酒是一种发酵酒,据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的酿酒法至少是 宋朝前中国传统酿造黄酒方法的遗存”( 引自《江西吉安民间酿酒工艺调查研究》,谢乾丰著),比在 元代开始普及的蒸馏酒出现的时间要早。

吉安市泰和县某传统米酒厂。

摄影/邓和平

据以上种种现象, 我们有一个天马行空的猜测:早上喝酒的习惯在 江西泰和完成了萌芽阶段,并跟随 “江西移民”的脚步,流传至湖北长江沿岸的 宜昌、荆州、武汉等地,以及湖南洞庭湖畔的 常德、岳阳等地。

岳阳楼前 洞庭湖水域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摄影/徐典波

大量移民的迁入,也带来了大批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湖南、湖北,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谣就是对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精辟概括。

到了近代,随着长江航运的兴起,沿岸修建其大大小小的港口码头,而长江中游自上而下就分布着 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和黄石港等国家级重要港口。

富饶的“鱼米之乡”、船来船往的航运交通,加之车水马楼的码头, 为“早酒文化”提供了生长的“温床”,从此“早酒文化”便在这里“入乡随俗”,和码头文化融为一体,深深扎根。日渐繁盛。

武汉新港核心港阳逻港区。

摄影/肖劲松

进入现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机器取代了人力,码头工人的身影在历史中逐渐远去,而往日码头上人头攒动的 “早酒”盛况早已消逝。今天,我们也只能在一些市镇边缘中找到“早酒”的身影,喝早酒的那群人也从壮小伙变成 老大爷,却依旧是 “喝早酒”的主力军,早酒文化也随着他们的年纪,进入 “暮年”,逐渐衰退。

荆州日落。

03 早酒既有魅力又惹争议

早酒文化不仅在长江流域盛行,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在 广东,有 生滚粥送早酒;在 海南的早晨,还有 临高乳猪配“老爸酒”;在 太原还有老者保持起早 “赶头脑”、配黄酒的习惯;在 贵阳一些老食客的桌前,一碗 肠旺面、一杯散装茅台,就是一顿早餐;在 河南早市, 胡辣汤也是下酒菜,同样是早市, 山东济宁也有喝早酒、吃 熏豆腐的……

江西泰和早酒配菜。

图源/百度百科

细看时,我们会发现,早上喝酒的人,多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这些爱喝早酒的 老食客们,喝早酒不为醉生梦死,或只为服从味觉记忆,或只为和好友一同举杯,或只为回味青春时那些挥汗如雨的岁月……其实,他们喝的是一种 习惯和情怀。

喝早酒的老年人们。

摄影/苏丹卿

面对这样生猛的场景,许多年轻人并不适应。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尊重:

“在我们湖北当地就是一个很常见的民俗。”

“早酒是习惯,不是陋习。”

“喝的不是早酒,是一种生活态度!有酒有肉好生活!”

“早酒文化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食方式和习惯,只要不过量,不影响正常生活就好,虽不提倡,但也值得尊重。”

荆州早酒。

摄影/崇子

从健康生活角度的角度看,早上喝酒和熬夜玩手机同是危害健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站在文化习俗的角度看,“早酒文化”是值得尊重和被讨论的。

04 番外:早酒搭档的灵魂小吃

喝早酒,酒的选择有很多,可以是 白酒、米酒、黄酒、啤酒等,甚至是 啤酒+冬酒(啤冬酒,江西泰和的特色酒饮。)所搭配的下酒菜,则是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物产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早酒文化主要流行地的特色早餐,解解馋。

留言

你家乡有喝早酒的习惯吗?喝啥酒?

… The End …

本文创作团队 :

策 划:石梅

撰 稿:梁史鹤、Miss P

图片编辑:Phil

制 图:马豆豆、梧籽

制图指导:@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设 计:万木春

部分供图: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