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8月22日晚间,康师傅披露2022年中期业绩。
今年上半年,康师傅营业收入约382.17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7.97%;
图片来源:Wind
然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38%。
康师傅在财报中指出,净利润受毛利率下降2.83个百分点影响下滑,中期毛利率也降至近十年低点。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死对头统一也不好过。
统一的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39.40亿元,同比增长7.17%;
净利润为6.14亿元,同比下滑27.49%;
毛利五年来首降7.37%至41.99亿元;
毛利率下降4.7个百分点至30.1%。
那谈到两个品牌业绩下滑的原因,不少人肯定就会想到之前315的“土坑酸菜”事件了:
央视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为康师傅、统一代加工酸菜包的插旗菜业。
腌制酸菜的土坑附近,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
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
事情发生后,康师傅和统一光速下架了自己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并发布道歉公告。
然后过1、2个月,它俩又悄悄把老坛酸菜牛肉面重新上架了:
尽管卷土重来,但消费者对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印象,早已大不如前。
在这种情况下,康师傅又发生了第二次食品质量纠纷。
4月18日,在吉林白山,张先生称自己在康师傅方便面的面饼中发现疑似老鼠屎的物体。
张先生说,当时自己打开袋子后先吃了几口碎渣,然后把面饼放在锅里。
这才发现有黑色异物粘在面饼上,怀疑是老鼠屎,当时就被恶心到了。
虽然康师傅方面坚决否认自己的产品里含有老鼠屎,并称自己的生产线不可能混入老鼠屎。
但这件事的传播力度实在太广了,光在微博单天就砍下2.7亿阅读。
虽然康师傅可能是无辜的,但这个负面事件多少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消费者对康师傅的印象。
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以上发生的社会事件,是康师傅跟统一业绩下滑的主因。
而实际上,它们俩下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上涨。
康师傅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演示材料显示,其方便面的原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以2019年的价格为基准,除了聚酯粒价格则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跌,面粉与白砂糖的价格则均较基准上涨了12%。
最最夸张的,要数棕榈油。
我们都知道,方便面要油炸,离不开棕榈油的帮助:
而从2019年开始,棕榈油的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基准的2.66倍。
而棕榈油价格高的原因比较复杂。
受疫情、极端天气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棕榈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价格高就算了,4月份的时候,棕榈油的出口国印尼还宣布,暂停棕榈油的出口:
而近段时间的涨价,则是因为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以及马币(马来西亚林吉特)的疲软。
成本的重压之下,让康师傅和统一在年初不得不也跟着涨价。
2022年一季度,康师傅/统一袋装泡面由2.5元调至2.8元,提价12%,桶装泡面由4元涨至4.5元,提价12.5%。
然而涨价虽然能提高利润,但也变相劝退了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底下,都充斥着许多反对的声音。
反对的焦点主要在面饼小、小料少等一直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
总之,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康师傅的上半年,那就是“土坑酸菜”、“涨价”以及“老鼠屎”。
然后康师傅和统一发现,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一匹黑马突然崛起了。
没错,就是白象。
今年618,白象以3855万的销售额位列总榜单第四名,居方便面细分品类之首。
第二第三名,正是康师傅和统一。
图源:新消费daliy
京东店庆月期间,白象汤好喝登顶京东方便食品热卖榜,并持续霸榜。
618预售期间,白象招牌猪骨面售出超3万件,是第二名自嗨锅销量的3倍,累计购买人数的2倍多。
除了异军突起的同行,方便速食本来就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
新锐品牌如李子柒、自嗨锅、拉面说、空刻、阿宽等排名靠前,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传统方便面巨头。
图源:町芒评测
我们也可以从方便速食在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窥见它们的潜力。
凭借“红油面皮“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阿宽,在获得多轮融资后,于5月底更新招股书冲刺“方便食品第一股”;
主打“自热火锅”的自嗨锅三年时间完成五轮融资;
食族人、莫小仙等速食品牌也收到包括高瓴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
数据来源:魔镜市场情报
说白了,康师傅作为传统的方便速食,能玩的花活不多,本来的竞争力就不如新锐的方便速食品牌。
而且别忘了,外卖市场的扩大也在威胁着康师傅。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质量问题、成本问题,康师傅净利润暴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能说先抓质量吧,如果连最基本的质量问题都无法保证(土坑酸菜),那还怎么叫消费者安心去买它们家的方便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