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腌、醉虾、醉蟹、鱼生,有多少寄生虫?专家:食用不当有风险

旅游 健康160 2022-08-24 19:51

原标题:生腌、醉虾、醉蟹、鱼生,有多少寄生虫?专家:食用不当有风险

就在前段时间,“生腌海鲜”相关的话题霸占各大网络平台,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截图来源于B站

小编眼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海鲜生物”,被扔进混着各种调味料的液体中慢慢腌制,最后变成一道鲜美无比的餐桌美食……

不过,同吃不同命。有些人吃完赞其味美,意犹未尽。可有的人吃完却“上吐下泻”,差点丢了半条命。这么看来,这些让人如痴如醉的美食,还暗藏了不少危险。

那么,像那些生鱼片、生腌海鲜、醉虾醉蟹、日料......能生吃的食物,真能放心吃吗?到底有没有人群禁忌?怎么吃才算正确的方式?吃货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来吧!宝子们!

一、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生腌辜负腹

1

生腌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说到这个生腌海鲜,那一定数潮汕最出名,还被不少食客称为潮汕“毒药”。

很多喜爱它的网友表示:没尝过“潮汕毒药”的人,就不曾真正体会过海的滋味。

就连著名美食家张新民也曾这样形容:“因为会越吃越鲜,越吃越甜,越吃越想吃,不知不觉上了瘾,晚上做梦都还是各种生腌货。”这就是潮汕生腌的魅力。

正所谓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而生腌压根都不需要烹饪,只需将新鲜的虾、蟹、雪蛤等海鲜进行清洗后,直接放入盐、醋、酒、生姜等制的料汁中进行短暂的腌制,就能开吃了。

那些好这口且追求原汁原味的朋友,赞其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肉质Q弹有劲,别有一番滋味,简直越吃越爱。而对于不喜欢这种口味的人,他们多半不会轻易尝试。(ps:担心吃了拉肚子、有细菌......)

此外,除了潮汕生腌追求这种生食方式,还有其他城市的醉虾、醉蟹、鱼生等美食,亦是如此。

2

其实,古代人也爱生食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盛行的生食文化,其实很多都源于中国。就比如这生腌,也算得上一场跨域千年历史的相拥。

生腌螃蟹曾是宋朝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道食物,这在宋代《蟹略》里就有记载过“蟹生”,意思就是生吃螃蟹。

动图来源:风味人间

关于宋代的蟹生,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酒或酒酿去腌制,又称为“酒泼蟹生。另一种,是直接洗完手就生吃,只需配合一点佐料就行,又叫“洗手蟹”。

据说洗手蟹还是南宋时的“网红菜”,还上过皇帝的餐桌。这个在《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里边有记载,就是用橙子泥和醋作为腌料制成的“橙醋洗手蟹”。

往前追溯至唐代,生鱼片在当时十分受欢迎,透过这些著名诗人可以发现:

白居易在《轻肥》写道:“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张籍在《寄韩愈》写道:“共忻得鲂鲤,烹鲙于我前”;

贺朝在《赠酒店胡姬》写道:“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

而其中的脍和鲙字,指的就是生切鱼生。

再往上追朔至周朝,《诗经·小雅·六月》曾写过:“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这其中的脍鲤,也是指生鲤鱼片。

说到这,小编真是不得不感慨下,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二、

狂炫生腌一时爽,事后生病泪两行

然而,历史再悠久,味道再鲜美,这种生食水产的方式也需要正视一个健康性的问题。

就在上个月,福建厦门多人因吃生腌海鲜后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还伴有肚子疼、拉肚子等症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种种事件的发生,若要究其真正的原因,多半还是出在“生”字上。

1

一口美味生腌,能养活多少寄生虫?

根据2015年全国35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现状调查发现,广西和广东地区的肝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分别为6.68%和1.91%。

按照当时的人口估算,也就意味着两广地区大约有527.6万人感染上寄生虫。

其实,这不仅仅是地域问题,而是因为水产物本就容易被寄生虫盯上,尤其是异尖线虫、肝吸虫、肺吸虫等最为常见。

这寄生虫的生命力极强,若不经过高温处理,压根死不了。

当你恰好吃到感染上寄生虫的海鲜,那你就可能会变成它们新的宿主。它会顺着你的食道来到肝脏和胆管里,破坏胆管内上皮和黏膜下血管,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变,轻则发热、头痛、消化不良,严重点还会诱发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结石, 甚至肝硬化、肝癌。

而且像这种寄生虫,还会长期潜伏于人体里,甚至可以存活长达二三十年。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说:“放心吃,我吃了这么多年,都没问题。”

而异尖线虫又不一样了,它通常寄生于人的胃壁或肠壁,使我们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的过敏反应,看似问题不大,可一旦穿破肠壁,就会在腹腔内形成脓肿,从而诱发其他病变。

也就是说,我们生吃的每一口新鲜水产,都可能吃进不少寄生虫。

2

舌尖上的刺激,夹带着细菌

在这群鲜活美丽的水生物上,常常还携带了不少“致病菌”,比如: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极易让你上吐下泻,肠胃不适。

尤其是最爱跟海鲜“攀关系”的创伤弧菌,常寄生在虾、蟹、牡蛎等上。

人们通常会在这两种情况被它祸害,一种是不小心被海鲜刺伤到,留下伤口而感染,此种称之为“创伤型”;另一种,是因吃了带有此细菌的海鲜而被感染,这种就是常说的“食源型”。

若我们感染上它,轻则呕吐、拉肚子,重则四肢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如未及时诊治,还会有生命危险。

此外,夏秋季节天气偏热,细菌繁殖速度快,生腌海鲜也容易变质,“吃不好”,也就非常容易引起没必要的悲剧发生。

3

当心病毒偷袭

有些病毒会通过粪便传播,而这些排泄物若排到大海或河流,就会污染水产物,当你再生吃了这些海鲜以后,就会把海鲜中的病毒带到我们自己的体内。

比如能让我们变成“小黄人”的甲肝病毒,就跟和生吃海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它的生命力特别强,能在-70°至-20°低温存活数年,还不影响它的传染性。换言之,一般的冷冻技术,对它不一定管用。

不过,面对以上这种种“危险”,仍会有不少朋友表示:“只要处理得好,腌制到位,海鲜里边附带的细菌、寄生虫等都会被杀死,完全可以放心吃。”

三、

只要配方好,疾病不会找?

美食诱惑之下,必有勇夫。可那些仅仅是依靠葱姜蒜、白酒、酱油、鱼露等配料腌制法,真的能杀菌杀毒、杀寄生虫吗?

对此,北京协会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康军仁表示:这种方式是完全不能的。

因为医学实验室用来消毒的是75%的酒精,而我们常见的白酒度数一般是40-60度,仅是酒精含量的40-60%,有些地方还会用黄酒生腌海鲜,而黄酒的酒精含量大约在14%—20%,更是达不到杀菌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抛开剂量谈效果,纯属“耍流氓”,不靠谱。

尤其是,平时大家面对鲜美的生食时,吃的时候顶多蘸一点芥末或其他调味料就塞嘴里了,更别说靠配料“杀毒”了。

当然,根据FDA建议,满足一定条件的冷冻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20℃及以下冷冻储存7天;

-35℃及以下冷冻储存15小时;

-35℃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冷冻之后,再在-20°C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储存24小时。

若达不到温度条件和要求的时长,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就会增大。

咱不说多了,就拿特别喜欢吃生食的日本来说。日本作为“生食”大国,虽然也一直鼓吹自己生食的安全性。但实际上,日本的每年感染寄生虫的病例,倒是只增不减~

而且,日本每年食物中毒的事件中,细菌和病毒感染远比寄生虫感染更严重、更常见。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的一篇分析研究论文揭示:1978~2015年间,“寿司寄生虫”数量增长283倍。

这无疑告诉那些喜欢吃日料的朋友们,请悠着点。可如此一来,我们还要不要生食海鲜?

四、

若拒绝不了诱惑,请这样吃

在“生食”面前,人的喜怒哀乐各不相同。毕竟,有些人特别喜欢,有些人格外抗拒。

对于那些真正喜爱吃“生海鲜”的人来说,想让他们放弃是不太可能的,即便TA可能知道:

寄生虫是吃进去的

细菌是吃进去的

病毒是吃进去的

可明知道这是一场冒险,也心甘情愿。所以,小编除了这群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的“吃货”竖起大拇指之外,也得想个办法让大家吃得健康。

首先,要记住三个关键词:卫生、正规、适量。

既然抵挡不了生食的诱惑,那就尽量去证件齐全、环境整洁卫生的餐饮单位食用。

就算只是网购,在购买时也得注意货源,不要吃野生、来路不明的海鲜。还要控制量,不要猛吃,避免狂炫给肠胃带来负担。

此外,家里切过这种生食的厨具,也要注意清洁。经常吃海鲜的朋友,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虫检。

再记住一句话:不该吃的、不能吃的那群人,千万别乱吃。

有些人本身的肠胃功能较弱,不宜食用生冷的食物。(PS:吃了很容易“拉稀”哟)

对于那些海鲜过敏、孕妇、服药期间或带有基础性疾病等人群,建议以身体健康为重。

此外,像儿童、孕妇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议少吃生冷的食物。若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体内有虫子的话,还可以适当给孩子服用驱虫的药。

最后,再多唠叨一句,美食虽好,健康第一,若吃后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