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点心活起来,活化非遗饮食文化

旅游 麻麻探世界 2022-08-03 13:50

原标题:让非遗点心活起来,活化非遗饮食文化

继“广府饮茶习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近日,“陶陶居点心制作技艺”也正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日益成为市民引以为豪的精神宝藏,是人人皆需要保护的精神文化遗产。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为主题,展现时代风采“让文物活起来”。

饮茶与茶点正是“活”在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广府饮茶习俗,发展并流行于广州地区,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叩茶礼”、“揭盖续水”、“滚水渌筷子”、“睇数买单”等饮茶习俗,仿佛广州人的餐桌暗号。这种生活方式,不需要特定的课程去教,却如同广州人的DNA代代传承,展示广州惬意的生活方式以及讲究的叹茶礼仪。

1962年陶陶居点心师傅们在后厨手工包制点心

百年传承坚持手工制作,让非遗点心活起来

上茶楼饮茶,配以点心,丰则美点香糕,简则“一盅两件”。广州的茶点品种达上千种,以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四大天王为代表,口味独特,造型精美。陶陶居作为根植于广州有着142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是广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制作的点心代代传承已有百年历史,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代代传承。日前,“陶陶居点心制作技艺”正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有以罗操、刘伟光、彭显辑为代表的六代传承人。陶陶居一直杜绝中央厨房,坚持纯手工现场制作茶点。师傅们每日凌晨备货选料,用心钻研,将点心制作的传统手工艺与当下流行的食材结合,兼顾色、香、味、形、器、意的集合打造新一代消费者喜爱的点心,让非遗点心“活”起来。

陶陶居点心种类繁多,点心单上曾出现过上百款点心,其中点心四大天王是广州人的最爱。陶陶居的招牌大虾饺,有13-15个褶弯梳形折痕,形状为半月形蜘蛛肚,饺皮用澄面制成阴阳皮,蒸熟后晶莹剔透,内含3只完整的大虾,融合笋丁和猪肉粒,口感爽滑弹牙。经典的广式烧卖陶陶居延续传统的花樽形,每一口都紧实弹牙!皮薄“三边儿”笑口而不露馅的叉烧包,用传统鲍汁入馅,包的面皮讲究酸碱中和,捏成雀笼型经过高温蒸制才能实现开口笑。而蛋挞是广式点心四大天王中唯一一款甜味点心。蛋挞的酥皮由水油皮层层开酥出来,酥皮可以有100多层,在菊花盏上捏成盏窝形。陶陶居的高筒葡挞在蛋挞的基础上创新,容纳了更多嫩滑香甜的蛋液。基于传统的制作技艺再次创新升级,陶陶居更是在坚持延续茶点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创新了鲜果榴莲天鹅酥、卡珍芝士糯米鸡、桂妃蛋散、冰花沙翁、脆脆细春卷等爆款招牌点心。陶陶居的点心品种多达近百种,款款制作精良,意趣绝伦,完美诠释了广府人的文化品格与生活方式,更是广州的城市文化美食名片。

陶陶居的招牌大虾饺,有用13-15个褶,内含3只完整的大虾仁饱满又圆滑

暑期非遗研学热,亲身体验助力传承

自2015年,陶陶居一路发展以广府饮食文化及生活方式整体输出,所到之处都非常受到欢迎,大众喜爱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让人引以为豪的非遗文化。

活化非遗点心传承,陶陶居坚持师带徒、开班授课等形式,建立完善的点心师傅培训机制,努力壮大点心师傅团队,让手艺在陶陶居得以代代传承。

为让更多市民深入了解非遗点心,感受到非遗点心以及匠心手作的魅力,陶陶居以“让非遗点心活起来”为主题联合广州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非遗点心的系列传播活动,不仅在抖音以短视频讲述非遗点心的前世今生,更在广州、深圳、上海、厦门、北京等区域开展“非遗点心大师课堂”的全国试点,大师现场授课。此外还结合广州城市特色文化打造非遗研学课程,参与至研学中的孩子不仅可以亲手体验点心的制作还能了解更多广州非遗项目的魅力。

孩子们动手包虾饺,学习制作非遗点心

孩子们认真研学饮茶习俗,将饮茶习俗代代传承

暑假来临,不少幼儿园与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参与到陶陶居的非遗研学课程中。几十名孩子为一个团队,参观140余年历史的骑楼建筑,了解岭南建筑文化,亲身动手制作虾饺,学习饮茶文化。品尝到亲手制作的虾饺,他们才终于知道小小点心制作的背后也有着诸多的讲究和追求,就是这些百年不变的追求才使得陶陶居的点心历经百年仍如此受到喜爱。此外,陶陶居非遗研学还与粤剧、泥塑、面塑等非遗项目结合,孩子们通过陶陶居非遗研学,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喜欢非遗,感受到立体鲜活的非遗文化。

孩子们成为小小非遗推广大使,一起保护非遗文化

未来,陶陶居的非遗研学也将走出广州,去到更多城市。以陶陶居为平台,在全国各地传播与传承点心制作技艺,继续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消费需求的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立体的饮食与文化体验,让点心制作技艺走进大众生活,助力非遗文化焕发全新活力,让非遗点心活起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