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奶家的石磨中,品味最纯朴的家乡美食

旅游 一起旅游分享 2022-04-27 16:23

原标题:从奶奶家的石磨中,品味最纯朴的家乡美食

从上大学起,我便很少回家乡了。人在异乡,胃在故乡,尝遍所有美味佳肴后依然贪恋的味道,称之为家乡的味道。庆幸的是,我还能从奶奶家一台1975年制作的石磨中品味最纯朴的家乡美食。

热米皮和菜豆腐稀饭是陕西汉中地区很有特色的家常饭,其做法在如今来看并不复杂,但在我父亲儿时那个年代,想吃上它并不是一件易事,除非家里来亲戚朋友才做一次,每逢此时,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吃个肚儿圆。在物资匮乏、粮油肉凭票供应的年代,热米皮、菜豆腐稀饭成为大家奢侈而渴望的一道美味。

定量供应凭证——粮、油票

奶奶家的两片石磨,是1975年3月爷爷花10元在集市购买的。那时爷爷是一名火车司机,1个月工资也就30多元。

只有两片磨盘当然做不出美食,爷爷找了些废料,自己动手制作安装了手柄和磨架,经过一番精心改造,石磨得以正式使用。父亲小时候,爷爷奶奶为了改善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它做一顿米皮、菜豆腐解解馋。那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家乡美食的情景,父亲至今回想起来依旧满脸陶醉。

石磨

做米皮、菜豆腐稀饭的前一晚,需将洗净的黄豆泡在清水里,泡胀以便第二天磨浆。一般爷爷推磨,奶奶灌豆子,每次大约舀出10粒黄豆加半勺水,从石磨上方的小孔灌下。爷爷一圈一圈推着磨,奶奶一勺一勺往里灌黄豆,洁白浓稠的豆浆从两片磨盘间咕咕而出。磨完黄豆还要磨大米,一家五口人的量,得一个半小时才能磨完。

这仅仅是第一道工序,接着,奶奶把磨好的豆浆用纱布细细滤去豆渣,倒入锅中煮沸,再把提前准备好的浆水菜酸汤分次倒进锅里。对豆浆点酸浆水,技巧很重要,要每隔四五分钟一勺一勺地慢慢点。待豆花渐次结块,水与豆腐分离,奶奶将豆腐轻轻捞起,用纱布裹起来,按压成型,暂时放置一旁。

提前浸泡好的大米下入滤过豆腐的酸水中,小火熬煮至开花,再把菜豆腐块回锅与大米一起煮一会儿,一锅酸香可口的菜豆腐稀饭才最终完成。清白的豆腐块间夹杂着浆水菜,冒着腾腾热气,令人垂涎,咬一口下去,豆香浓郁,口感醇厚,满满的幸福感。

紧接着,奶奶开始蒸米皮。舀两勺磨好的米浆倒入箩箩,上笼蒸两三分钟,揭开锅盖见米皮轻微鼓起便蒸熟了。米皮趁热切条放入碗中,加入葱姜蒜、油辣子和精心熬制的调料水,软糯香辣的热米皮配上菜豆腐稀饭一起吃,堪称绝配。

小时候,我也帮着爷爷奶奶用这台石磨磨过豆浆和米浆,沉甸甸的两片磨盘推起来虽然有些吃力,但时间就在我与爷爷奶奶的闲聊欢笑中度过,我乐在其中,丝毫不觉得辛苦。石磨,也成为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很多年前,父亲就给爷爷奶奶换上了多功能豆浆机,但他们依然会用老式石磨为家人们烹饪美食,说石磨磨的才细腻好吃。这其中滋味,既有通过劳动创造美食的快乐,也有家人们聚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爷爷奶奶辛苦了大半生,或许对他们来说,石磨就是对往昔岁月的浓浓情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桌上的美食琳琅满目,人们可以自主采购生活所需,享受各种家电带来的便捷生活。而那台见证半世沧桑的石磨,默默提醒着我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不应忘记曾经艰难困苦的岁月。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吃饭问题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如今我们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书写着我们生活的美好画卷。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