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麻酱能蘸万物,这是我在这次北京“囤抢”中见识到的专属于老北京的气魄。
这种大无畏的饮食习惯令我惭愧不已,毕竟家乡物产资源丰富,吃“菜”这一块我喜欢多样性,因此实在想象不到如果一旦被发了“盲盒”的话我该怎么做饭?是学着上文中的大爷那样“万物皆可蘸”?
这个问题我没有解答出来。
疫情期间对于封控小区的食物配给一直是民间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话题,其中最感无语的就是“盲盒”的产生。
前两天刚刷到两段视频,都是在吉林。
一位女士站在小区里一边嚷嚷一边把菜叶子撕下来丢在地上“我花了钱了!凭啥天天给我发大头菜?!”视频拍摄者身边有位女士说:“我想吃还吃不上呢!”视频介绍文字中有一段话“如今疫情严重,希望多些理解”。
另一位女士自拍了发到家里的蔬菜包,里面全是青椒,她一边扒拉一边说:“瞅瞅!都是青椒,叫我咋做饭呐?”
我看这两段视频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蘸麻酱吃。
但我没敢评论,我也没看网友评论。
只是觉得“大疫”跟“大义”挂不上钩,就事论事的说,我首先一定会感谢发送物资的志愿者,他们是非常辛苦的,两位女士怒气的宣泄对象肯定不是他们。
如果真如女士所言是“花了钱”的,那么这种配送方式的确有些过分了。
这个跟抢购导致的菜荒大概无关,配送方式却值得商榷。按理说如果是“捐赠物资”,那么派下来送到手里的是什么并不需要抱怨。可花了钱说明自己有意愿,想得到的东西肯定跟自己花的钱两者价值相等。
另外从做饭的角度分析,全是大头菜还凑合,全是青椒就过分了,不好天天大酱蘸青椒吃,那玩意口重,吃多了上火。
“蔬菜盲盒”这个发明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但好像很滑稽。我不知道物资调运的具体流程和人员分工,想必也是很辛苦的。人力配送的情况下出现失误在所难免,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认真配送的话,这种辛苦的价值可能会打折扣。
因为配送对象是因为疫情被封控在家里的人。
诚然有些话讲重了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喊:“你要体谅人家!”
但这个体谅的对象同样只是志愿者,不是规划者。
我觉得目前咱们国家还不至于到了连农业大省都出现“菜荒”的地步,况且吉林疫情也持续了这么久,因为临时来不及反应导致的短缺物资如今也该陆续跟得上,实在不该再出现“蔬菜盲盒”这种东西。
如果连花钱买的都不知道是啥?
这事的确挺“冤种”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