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遗技艺还原千岛湖的百年往事……

旅游 北京FM969 2022-05-14 17:07

原标题:用非遗技艺还原千岛湖的百年往事……

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美食惊艳了时光、传承了岁月,它或许是鬼斧神工的手工技艺,或许是令人垂涎的本土美食。它们是历史留给淳安的宝贵财富,也是淳安人民珍藏的心底记忆。虽然曾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已在失传边缘,但是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传承体系的日趋完善,它们逐渐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重新绽放迷人光彩。如果你来淳安,那么一定要去看一看、访一访、品一品这些被历史浸润过的淳安非遗

淳安竹马

淳安竹马,俗称“跳竹马”,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马分红、黄、绿、白、黑五种,造型逼真精美,制作工艺独特。竹马表演常由三男两女或两男三女组成,以古装人物装扮,跳、走(阵)、唱、念俱佳,步法独特,阵式多达108阵,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传统舞蹈尤其是竹马类舞蹈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淳安竹马始于南宋。南宋《武林旧事》、《梦粱录》等均有相关竹马舞的记载。明清时期,淳安庙会众多,竹马舞表演盛行。清康熙年间,采茶戏传入淳安,与淳安竹马渗合,出现了“两脚戏竹马班”。

至清末民初,发展为“两脚戏竹马班”,先跳竹马,后演小戏。在初期之时,淳安竹马发展到鼎峰,竹马队多达三百余支。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民间都会跳竹马,这是当地百姓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淳安竹马表演,眼、身、法、步、念唱独特,对国遗项目“淳安三角戏”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对于研究该地方戏曲源头文化有重要意义。

淳安竹马根植于民间,至今还保留着“先祭祀后跳马”、“跳竹马讨彩头”、“白马不进门(村)”等习俗,具有重要民俗价值。同时,变化多端的阵式,灵活多样的步法,精美灵巧的道具等,充分展示了古时淳安人民的艺术智慧,对于研究淳安历史文化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麻酥糖

芹川麻酥糖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时期,兴旺于清道光年间,是当地极具代表性传统特色小吃。现在,芹川村里还有10几家麻酥糖作坊。

制作麻酥糖还是很有讲究的,淳安盛产优质稻米和芝麻,这两样就是制作芹川麻酥糖的基本原料。

将优质的籼米在山泉水中浸泡8-10个小时,在经过蒸熟、加入麦芽水发酵、榨糖汁、熬糖、拉糖等步骤之后,就做出奶白色的麦芽糖了。芝麻粉的制作就更需要细心了。把洗干净的芝麻倒入锅中小碗炒制,等听到“噼噼叭叭”的爆裂声,就是火候刚刚好的时候。捞出芝麻放凉,磨成粉备用。麻酥糖的制作方式有点像千层饼,取出麦芽糖在加热的铁锅中压扁,均匀撒上芝麻粉,折叠反复十几次。热锅里做糖,就像练铁砂掌一样,这个步骤最考验手上功夫。

刚做好的芹川麻酥糖香甜酥松、香气扑鼻,虽然占着一个“酥”字,口感却是松脆的,和其他酥糖的粉状口感有很大差别。“不带麻酥糖,不好进厅堂”。这句俗语道出了芹川麻酥糖在芹川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逢年过节、家有喜事,一袋喷香酥脆的麻酥糖就是最好的礼物。

青溪龙砚

淳安古称青溪,故其砚称青溪砚,美名曰青溪龙砚。青溪龙砚的石材主要产于威坪叶家、妙石一带,龙眼山上的龙眼石石色呈青黑,上有金晕、金线等石品。由于威坪镇的阴呜下村紧邻安徽歙县,故青溪石与歙系砚石有共同之处。

关于青溪龙砚的历史由来有这样的记载:

明初太祖征召撰修元史的白衣翰林徐尊生有《龙眼山记》,其中记录有青溪龙砚;明嘉靖年间时任淳安知县的海瑞发现洞源村龙眼山石头光洁墨黑,极易制砚,便派人去徽州拜师学艺,并将此砚命名为“青溪龙砚”。

青溪龙砚制作技艺作为一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不断探索保护传承新路子。通过进校园、进文化礼堂等方式展示青溪龙砚制作技艺,培养了一批小小传承人及爱好者

八都麻绣

八都,原指淳安县王阜、严家两乡,正式名称是“八都源”。这里与安徽歙县及临安昌化交界,高山峻岭、风光优美,还有典型的徽派民居和古老的民俗风情。

古时候这里山区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几乎隔绝。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为了生存,于是自己种麻搓线,纺织麻布,来解决穿衣问题。妇女们为了美观和增加厚度,就在麻布围裙、围布、饭袋、背带上绣上各式图案。

她们用“十”字针法,把大自然花草鸟兽,用白色或青色的棉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绣出生动、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八都麻绣说是“绣”,其实还包括了种麻、纺纱、织布、蓝染等很多种农活和民间手工艺,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汇聚。

八都麻绣用的麻布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麻布的本白色,绣蓝线;一种是用靛青染的蓝色,绣白线。在当地,白色麻布多为男性使用,女人则更偏爱青色。绣制品一般正中由四幅一样的图案组成,内容以“福禄寿喜”字样为主。外面围绕方框花纹,方框外再围绕桃子、石榴、竹子、喜鹊、狮子、吉祥灯等图案。

这些图案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各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四季发财、竹报平安、牡丹富贵、狮子滚球、蝴蝶嬉瓜……桃子寓意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竹子是竹报平安的衍生,而狮子是勇猛的象征,每一种花纹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如今,八都麻绣虽然在日用上出场的机会少了,但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手艺,依旧是淳安人珍视的家乡文化。

安上粉皮

安上粉皮是浙江省十大农家小吃、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每户人家门口,一层一层薄如蝉翼的粉皮晾晒在摆得长长竹竿上面,透着灿烂的阳光都能依稀看清对面人儿的模样。

安上粉皮集各地之精华,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用纯蔬菜汁增味添色,以古法工艺纯手工制作,由渗、洗、碾、沉、摊、蒸、挂、晾、切、晒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晶莹剔透、皮薄如纸、Q弹润滑。

用勺子舀起米浆浇到竹盘,匀成薄薄的一层,而后放入蒸锅,不一会儿,一张热腾腾的粉皮就蒸好了,在粉皮上铺上你喜欢的农家菜或自制的辣椒酱料,就能美味开吃了,也可以在薄薄的米浆上面撒上一层可口的农家菜,再放入蒸锅里蒸,出锅后卷成一卷,用刀切成段,这样农家菜与粉皮的美味就能浑然一体。

鸠坑毛尖

如今,淳安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园区1100亩,通过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743亩。“鸠坑种”,是首批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

“鸠坑茶”更是淳安县首个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淳安县还是全国唯一乡级拥有鸠坑毛尖和鸠坑团茶两项非遗的茶乡!

鸠坑茶始源于东汉,盛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清,历史悠久,因独特的色香味为世人所喜爱。《翰墨全书》记载:“鸠坑,在黄光潭对涧,二坑分绕,鸠坑岭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

鸠坑茶独特蒸制技法生产的茶叶被皇家视为祥茗。现鸠坑毛尖一般分三级,清明前采制的称毛尖,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谷雨后者称炒青。鸠坑茶农基本沿袭宋代后期的杀青、揉捻、整形、烘二青、焙干等手工技艺,采摘标准为“一叶一芽”初展。这样制成的鸠坑毛尖茶外形硕壮,色泽翠绿,银毫显露,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堪称“四绝”。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