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用的碗

旅游 铁剑帮帮主 2022-05-16 20:19

原标题:故乡人用的碗

以前,故乡的碗大多是大碗,小碗很少。

并不是不用小碗,而是小碗盛饭少,不如大碗盛饭多。乡亲们干力气活多,吃的就多。

在六七十年代,人们用的粗瓷大碗被称为大海碗。倒水的时候,水会从大海碗里往外溢,撒了不少,倒酒的时候也是如此,让人不禁心疼那些溢出去的酒了。

看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们都用了这种大海碗来喝酒,抱着酒坛子往大海碗里倒酒,真的洒了不少,也真的痛快淋漓,喝起来,那酒顺着嘴角往下淌,流到胡子上,流到前胸和肚子上,喝了不少,淌出来也不少。

或许,这就是酒文化的特点吧。酿酒的人知道,人们喝酒的时候会用大海碗,也会浪费不少酒,但酒已经卖出去了,就不能追究什么浪费不浪费了。

大海碗看着挺大,盛的东西也不少,但不能盛得太满,以免洒出去。要是盛米汤,盛满了以后,手就得端着碗底和边沿,不讲究的人,一根大拇指都浸到了米汤里。要喝米汤的人也不会太计较,端起来就喝————那时候的人都豪爽,不会计较什么卫生不卫生。

挖海河的时候,我爷爷和村里的几个人去了,刚去的时候还让吃干的,他们竟然能吃一胳膊饼子,还要喝两大海碗菜汤。后来就不行了,只让吃稀的,连玉米面饼子里都掺了红薯面,吃着好吃,可是不抗饥,干活的时候,一会儿就饿了。手脚打哆嗦,装土卸土,推车上坡下坡就没了力气。

我爷爷他们没坚持住,就跑回来了。回来了还是吃那么多,家里人多,吃的不够,他们就用大海碗对付。我奶奶做饭的时候,在一个大铁锅里烧一锅水,再扔上一把小米,扔上一些菜叶子,再扔上一点盐,就算是做了菜饭。不过,一家人大多都在喝米汤,而吃不到什么米粒子。

后来吃公社大食堂的时候,我爷爷他们用的还是那样的大海碗,可劲儿吃,吃的肚子溜圆,还打着饱隔,坐都坐不下了。

和挖海河一样,刚开始吃能吃饱,也能吃干的,后老就只能喝稀的,终于散伙。

到我爹他们那一代,就能端着大钵碗到十字路口吃饭了。

夏天,十字路口有风,人们大多会端着饭碗到十字路口乘凉,一边吃饭一边议论,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还要开一些粗俗的玩笑,一说一笑,就热闹了。

人们会看看别人碗里有什么饭食,自家又是什么饭食。也因此有人看到了差距,回家就和老婆打架的。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太计较饭食,他们只会干活,开粗俗的玩笑,吃面条子,吃得“呼噜呼噜”山响,吃得满头大汗,还要就着蒜吃,弄得满嘴大蒜味。

人们说话也透着大蒜味儿,辛辣,带刺,连领导人他们都敢评论一番,只是没人计较,也就真的言论自由了。就好像俗语所说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吃到肉,只是端着饭碗,而放下碗筷之后,也没有骂娘,而是端着饭碗骂的,似乎可以骂天骂地,骂官骂吏,骂尽天下众生。

人们端的大钵碗也就成了一种演讲的道具,人们要一边吃一边骂,而敲着饭碗骂的并不多,因为故乡人认为,敲饭碗是骂人的,尤其是骂做饭的人的。很多大老爷们儿都不做饭,吃上现成的了,也就不会敲着饭碗骂了。

饭碗大,人们吃的也多。要是带上两个荷包蛋,或者葱花炒鸡蛋,就算是美食了。故乡人似乎没见过什么美食,都朝着鸡蛋和肉努力了。要是能吃上臊子面或者饺子,就算是过年了。

我爹他们在麦收和秋收的时候吃得多,也要吃鸡蛋,还要喝点啤酒,除了对瓶吹,就是倒在大钵碗里,一口气喝干了。

到了我们这一代,大碗就被淘汰了。人们都嫌大碗又丑又笨,不好看,就都换成了细瓷小碗,还要限制食量,以免肥胖。

但是,到了麦收或秋收的时候,男人们照样得用大碗,要是媳妇不给用,就连吃几小碗,算起来比用大碗吃的还多。

吃了米饭、面条、炒饼等东西,能迅速变成身体里的能量,出劲儿多,要是吃得少,就跟我爷爷他们当年挖海河那样,手脚打哆嗦,干不下去了。

碗成了衡量人们饭量的标志,也是人们生活的必备。要是用了快餐的泡沫碗或软塑料碗,其实并不健康,有微米级的塑料颗粒进入人体内,还真不如用大海碗或大钵碗来得痛快,来得生态环保。

故乡的碗更新换代了好几次,到现在已经和城市人用的碗差不多了。或许,故乡人真的富裕了,要向城里人看齐了吧。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