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中油条的伴侣
四大金刚中大饼实质上是大阿哥,与
油条(点击回读)
成为最佳伴侣。在几十年前清晨沿街小店,马路边,弄堂口,菜场旁都有卖早餐摊店,见到大小如手掌,的大饼身影,为普通市民提供,符合大众的价廉物美的早餐,深受其欢迎。
其实传统大饼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是将面团充分揉揑,摊成饼状,中间放入盐、葱花或白糖,再把馅心包起来,再经揉压,让葱花或白糖完全融合在面团中,然后在面团一面撒上芝麻。过去正宗的大饼是纯手工制作,烘制大饼的炉子,中间是烧炭或煤球,将生大饼背面抹上水贴在炉子内壁四周,不一会阵阵诱人的面香味就会扑鼻而来,师傅用长火钳把熟大饼一只只夹出来,搁置在炉子四周的炉子围边上,给热大饼有缓冲机会,再递给顾客。大饼有甜咸之分,为了以示区别,一般把甜大饼做成圆形,咸大饼做成长方形,也有称作“朝板",有少数老板,别出心裁把咸大饼外形做成菱形,则是个别现象。当大饼刚出炉,烤得淡黄色表面发脆,外壳微微鼓起,加上芝麻香味,勾起人们唾液直流,吃大饼时还要特别当心,特别甜大饼,吃得急吼吼,会把包在里面的糖浆,烫痛舌头,记得有一次我有切身体会,记忆犹新。
大饼制作经过几十年变迀,已基本上机械化。采用烘箱烘烤大饼,制造效力大大提高。
当年出售大饼,以现做现卖为主,做大饼边上必定配上氽油条锅,将大饼油条形成一体,如钮扣、钮攀相连。一付大饼油条,再加一碗豆浆,有干有湿,很配上海人胃口。当然也有人家拿钢精锅子买上几付,让全家分享。另外流动商贩,摊些大饼放在大竹篮里,上面盖上布,到弄堂、码头、车站,人流密集地方去不断吆喝,这样给顾客带来方便,但大饼味道要差一点,因为不可能吃到刚出炉热大饼的味道。
普普通通的大饼,经过几十年发展,也跟上社会变迁,不仅生产工艺上,而且在品种上也有创新,油酥大饼、豆沙大饼都展现于市场,近年流行霉干菜肉馅大饼,也很风行,在包装上也发展上,套上纸袋,大做其广告,深受年青人青睐。
几十年前吃大饼趣事,还历历在目,那时读初中,社会上盛传,考试当天早晨,吃一根油条,二只大饼,能考100分,阿孃望孙成材,盼孙子学业优良,一早专门买回大饼油条,而且还摆在桌面上成100模样。可惜当时人小,胃口不大,实在一口气实在吃勿下,就只能把小半只大饼留下来,结果考试成绩出来了,考了90分,回家阿孃还说“如把剩余大饼吃光,一定能考满分”。我半信半疑。我父亲在旁,听不过去了。说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习努力分不开的,不是大饼吃多少的缘故,纠正阿孃的无稽之谈。
我楼上邻居邹宗孟老师,是原延安中学数学特级老师,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批数学精英,很有成就感。家庭幸福美满,一双女儿事业有成,第三代也出类拔萃,与他们夫妇教育有关。他平时在家中养花弄草,还是个美食家。有次我们闲聊,发现共同爱好传统手工大饼,引起共鸣,他还十分有心得,认为手工制作,更有独特烟火味。更符合我们老年人口味。经他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天山路某菜场居然还有一家,有正宗手工大饼出售。大饼质量上乘,生意兴隆,一般要排上15分钟才能买到。老板为了减少顾客排队时间,推出电话预约制度,可做到减少排队时间。因菜场离家有一段距离,他一次买上10多只,还授传经验给我说放入冰箱,需吃时随时放回法兰盘回烘,口感仍能保持不变,涂上黄油,又脆又香,口味交关灵,一杯牛奶咖啡,中西合壁早餐,开创一天好心情。他还在微信中告知电话。受邹老师启发,我将买回大饼还加以创新,将大饼取代切片面包,能增加葱香味。甜大饼添果酱,咸大饼夹根香肠,放些榨菜,成为中国三明治。有时放些太仓肉松,也是不错选择。老伴也来凑热闹,将白菜、笋丝、肉丝炒条状大饼,作为中午佐餐,既是主食,又是菜肴。制作方便,味道又佳,二全其美。
虽然大饼登不上不雅之堂,但有较高知名度,也有广泛群众基础,引起各领域关注,作为题材操作,上海滑稽是最紧跟时代脉搏的地方剧种,很早就将大饼搬上舞台,创作出“骗大饼”独脚戏段子,姚周及双字辈将节目演的惟妙惟肖,成为传统保留节目,以后南北曲艺名家把讽刺小品搬到春晚,真是达到笑死人不偿命的地步。
【滑稽戏】骗大饼
音乐:
姚慕双;周柏椿 - 老唱片博览 滑稽篇
当前还流行画大饼的流行语,描写荒唐不切实际的想法、做法和承诺,与成语画饼充饥、望梅之渴,有异曲同工之说。
把女人的脸面称作鹅蛋脸、瓜子脸、圆脸等,有些人还把大饼拿上去,称大饼脸,顾名思义指像大饼一样扁平,脸型圆润,同时没有立体感,似乎在当前爱美女性中不吃香,影响颜值,有些人还去整容,改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