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鹅是家禽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中氨基酸完全,并且脂肪也是是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价值几乎与羊肉相媲美,是高档餐馆的必备,深受大众的喜爱。
而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鹅肝(“Foie Gras”翻译成中文就是“肥肝”的意思)更是情有独钟,只因鹅肝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40%~60%)的65%~68%,而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含三酰甘油、卵磷脂(亦称“蛋黄素”)、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以及铜等营养素,它在增加人体内的酶活性,调解钙、磷代谢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于贫血的人和写字楼上班族来说是补血养生的理想食品,被欧洲人列为“世界三大珍馐”之首,排在鱼子酱、松露之前。
鹅肉固然好吃,但很多城里人还不知道鹅,鹅有“禽界一哥”和“禽界平头哥”的称号,它除了和鸭子一样自身抗病毒能力强,且具有喜水性和耐寒性等生活习性外,还有警觉性高、攻击性强等特点,是出了名的“好战分子”,甚至连走在路上的行人它都赶挑战一把,为了避免被鹅啄到,有的人远远看到有鹅出没的时候不得不绕着走,在徒手单挑的情况下人在鹅面前根本就没有还手能力,因为鹅通过“啄”、“扭”、“扇”三部就能轻松结束战斗。
由于鹅是出了名的不好惹,因此很多农村人养鹅也是为了“看家护院”,有的时候比狗还管用。
在农村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蛇很怕鹅,因为有鹅的地方很少有蛇的出没,故而养鹅能够起到防蛇的作用。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除了除了人类的捕杀之外,在自然的食物链中蛇的天敌有很多,例如眼镜王蛇、猫鼬(yòu)、蛇鹫、蛇獴、犰狳(qiú yú)、蛇雕、鹰、蜜獾、野猪等。从为数众多的蛇的天地中不难看出,吃蛇的猛禽还是很多的。
虽然鹅有“禽界平头哥”和“禽界一哥”之称,绝对算得上家禽里的“扛把子”,但其实别看鹅体型要比鸭子大得多,而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草食家禽,一般吃一些带叶子的青菜(青草)为主,有时候也会吃各类谷物以及小鱼小虾等,也就是说蛇并不在鹅的食谱上。
鹅的“战斗力”超强,但它不是蛇的天敌,或者说鹅几乎不主动捕食蛇类,但为什么蛇却害怕鹅呢?
鹅与生俱来的“战斗力”
鹅的祖先是由野生大雁驯化而来,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中国家鹅(白色的)是驯化了的鸿雁,而欧洲家鹅则是驯化了的灰雁,但由于这两个品种的鹅没有生殖隔离,因此现在世界上很多家养的鹅几乎都是由这两个品种杂交而来。
其实关于鹅的防蛇记载和战斗力如何,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例子。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养鹅防蛇的记载,苏轼(苏东坡)在他的《仇池笔记》里这样写道:
“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蛇,蛇即远去。”
即便是到了近现代,利用养鹅这种纯自然防盗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例如英国苏格兰的一家威士忌酿酒厂就“雇佣”了100多只鹅当酒厂的“巡逻员”,该厂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盗窃案。
而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到鹅繁殖的季节(气温较低的冬春季是鹅产蛋较多的生殖旺季),该校学生不得不绕开有鹅出没的地方,为此他们还专门开发了一款“防鹅”app以提示居民提高警惕。
养鹅为什么能防蛇?
蛇怕鹅并非是因为鹅专门捕食或危害蛇而使其“闻风丧胆”,而是因为鹅的分泌物中有一种蛇害怕的物质,这种物质一旦附着在蛇的皮肤上以后就会引起很多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它不是人们所说的“雄黄”,而是隐孢子虫。
实际上隐孢子虫是一种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其生活史共有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合子和卵囊5个发育阶段,它所引起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原虫病。
在美国,隐孢子虫病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艾滋病病人来说,隐孢子虫是合并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常艾滋病人感染后会危及生命。
而鹅不是蛇的天敌,但蛇却必须绕开鹅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隐孢子虫的存在对于蛇来说也是致命的,因为蛇的皮肤通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呼吸功能,一旦有感染阶段的隐孢子虫卵囊进入到蛇的皮肤组织,就会进一步向体内胃部扩散转移从而导致蛇的胃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出现胃粘膜水肿、胃皱襞纵向增厚以及局部出血等症状,到了这一步可以说这条蛇基本上就被判了“死刑”。
别以为有些寄生虫体积十分微小,但它的致命性却很高,就连著名探险家、号称“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在录制节目的时候为了吃一只蝙蝠,他在火上足足烤了30分钟,其目的就是杀死蝙蝠体内的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
鹅的分泌物中的隐孢子虫对蛇来说是相对致命的,就如果蝙蝠体内所带的很多细菌、病毒等对人类健康而言危害极大,因此蛇不得不远离鹅(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