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来了,好多人开始想吃生冷的饭菜,特别是被疫情憋得久了,恐怕就更加渴望了。这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有“蘸酱菜”习惯的东北人——想必大家也或多或少听说过“东北人啃绿化带”的梗,绿油油的大叶子,切都不切就可以生啃。
当然,真实情况没那么夸张,不过你知道吗?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奢华的清朝宫廷也同样存在。
清宫从帝后以降,饭桌上按照惯例都有一份蘸酱菜,就是和今天的东北人民如出一辙的大酱、生菜,当然后来也发展出各种炒酱、炸酱。相传每年到了特定的日子,宫中还都要吃“饭包”,就是生菜叶包饭,用手抓着吃。
菜叶造型的清代摆件|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人们相信,这种习俗来自清朝草创基业时的历史,是一种“忆苦思甜”的纪念活动。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四处征战时,曾在八月二十六这天全军断粮。当地百姓听说之后,送来粮食援助他们,将士们因陋就简,就用野外的菜叶包着饭来吃,渡过了难关。之后这天被称为“绝粮日”,进而成为满族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食用生菜包饭,以示不忘创业艰难。
又相传努尔哈赤当年为了解决军队缺盐的问题,用豆酱制作了酱块随干粮携带,行军打仗除了吃粮食,就是用这些酱来蘸野菜吃。
努尔哈赤画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但所谓“忆苦思甜”,也总不至于顿顿都吃。实际上,特殊日子所吃的“打饭包”,至今也还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小吃。归根结底,这种吃法还是来自源远流长的饮食习惯。
早在中原地区的宋朝,《三朝北盟会编》所引佚书就对东北的女真人就有这样的记载:“其饭食則以糜酿酒,以豆为酱,以半生米为饭,渍以生狗血及葱韭之属,和而食之,芼之以芜荑。”这么算来,对生冷食物、特别是蘸酱菜的热爱,写在东北人的基因里,到现在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到清朝也已经有几百年了。
白菜造型的清代摆件|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如同忽必烈进驻关内、广有中原,却仍然在元大都的宫中移栽蒙古草原的“誓俭草”,以示不忘根本那样,入关之后的满清皇室,也仍然对“龙兴之地”东北地区的风物有特别的重视。今吉林境内出产的东珠、松花石,都被清朝宫廷奉为上品。
东珠朝珠是清朝最高等级的朝珠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既然如此,不管是不忘本、不忘草创艰难,还是饮食习惯“本性难移”,宫里会出现“东北人啃绿化带”的场景,也都不足为奇了。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松兰小学士】说明,转载文章需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