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吃粽子》二章 作者:董凯

旅游 大上海文化 2022-05-21 23:30

原标题:散文《吃粽子》二章 作者:董凯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令食品。粽子以黍米(黄米)、糯米(江米)为原料,用菰叶(茭白叶)或芦苇叶包黍米或糯米成牛头状,水煮烂熟后放在凉水中浸泡片刻,再蘸白糖或蜂蜜食用。

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我们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磨好后叫黄米(有大黄米小黄米两种)。古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就有在夏至到来的时候,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粽子包成牛头的形状呢?这是因为古代先民祭祀时,喜欢用带角的动物来作祭品,以祈求年丰。古人认为,动物的角是人、神勾通的灵物,所以上古祭祀神灵所供奉之物,均以角为贵,来表示祝福。《诗经.周颂》中记载:″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到了战国时期,因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崇高,粽子又成了祭祀屈原的物品。后人又编制出一些相关的传说。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曲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若为蛟龙所窃。仪式若有惠,当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人们用粽子来纪念屈原,实际是用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心中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直到今天,每年的五月初,人们便开始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样品种繁多。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

2.吃鸡蛋

现在,在辽南盘锦的许多地方,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上涂上红色,用五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们的脖子上,意思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关于这一习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每年端午节时,瘟神总要下界传播瘟疫害人,而且多害的多为孩子,轻则发烧烦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十分担心,纷纷到女蜗娘娘庙烧香磕头,求消灾降福,保佑小孩。于是女娲找到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女娲法力无比,瘟神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有多少嫡亲孩儿在下界?″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有很多,这样吧,我在这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孩儿们,在衣襟前挂一只蛋袋,凡是有蛋袋的孩儿,你都不能伤害。″

又到了端午,瘟神下界,却见每个孩子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边装着煮熟的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不敢动手。就这样,端午吃蛋、挂蛋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2022.5.20盘锦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现任陈家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