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爱吃软糯的糯米食物,但又认为不好消化,吃着有一种被粘糯噎住的感觉。其实,与大米和其他杂粮相比,糯米才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是糯米比大米含有的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而通常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更易消化。因此,加热后的糯米在消化的速度上更胜一筹。只是糯米不要冷食,否则真的就不消化了。
远远看去,这家糖油果子铺就像嵌在街道墙上的一个“洞”“洞口”排着长长的一队购买成都口碑远扬的焦脆酥糯的糖油果子。店主姓杨,外来务工者,五六年前学了这门手艺,两口子工于此业,生意渐起,每日几百串的销量,一串四元,五个,十元三串,生意旺时,每天能卖到四五百串。凭什么?
据说,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了糖油果子,那时叫焦饣追(jiao dui),后有人在网上搜到有一唐代白话诗爱好者王梵志和尚曾提到此食,诗曰:“贪他油煎饣追,爱若菠萝蜜”。这也是他家糖油果子的味道,脆,甜,化渣。不过,我有点晕,唐早于宋,何有唐人说宋才有的东西?也许我孤陋寡闻了。
将汤圆粉用温开水调和后,揪成汤圆一般大小的坨坨,不必搓圆,油炸时,自然会成圆球形。放在干净的不锈钢盘里,下面抹油,以防粘连。铁锅倒入上好的豆油,烧热后陆续放入做好的汤圆,不停地翻炒。
颜色慢慢变深时转中火,继续翻炒,直到外壳较硬时,放入红糖(此节尤为关键),搅拌,推压糖块,直到果子呈现糖浆色即可关火。
趁热撒上白芝麻,利用出锅时的热度,生芝麻成了半熟的香芝麻,均匀地裹附在脆糯的糖油果子上,埋下了香的伏笔。
每一位拿到糖油果子的人,脸上都呈现出一派喜色。交换,传递,入口,多么惬意的美食过程。
糖油果子是成都的一种传统美味小吃,历经千百年至今,成为集市庙会,灯会花会的小吃主角,做法虽然大同小异,但细节妙方各有不同,吉祥街头与同仁路交界之处的这家糖油果子脆甜交加,一吃难忘。